电气元件制品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1.本发明涉及半导体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半导体晶圆传输系统的自动翻转校正装置。背景技术:2.随着半导体行业的迅猛发展,对设备的产能和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半导体晶圆生产制作及传输过程中,需要对半导体晶圆的正反两面以及晶圆的位置进行检测观察,保证后续工艺的要求和品质,而针对晶圆的多种处理需求增加了工艺处理时间,对设备提高产能带来了严峻考验,此外,半导体晶圆的厚度、尺寸和校正标记不同,这就对半导体晶圆的翻转和校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目前行业内使用的翻转机构和晶圆校正机构为两个独立的单元,且不能同时满足对应多种尺寸的晶圆处理需求,这大大降低了检测后晶圆搬运的工作效率。技术实现要素: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半导体晶圆传输系统的自动翻转校正装置,将晶圆的自动翻转和校正功能集成于一个设备上,减少运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借助调整机构能够调整晶圆和识别模块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能够快速完成对可实现多种规格半导体晶圆自动校正和翻转,既减少机器人取放晶圆至不同工位完成需求的时间,又减少了取放搬运过程中可能造成的失误损失,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5.本发明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6.一种用于半导体晶圆传输系统的自动翻转校正装置,包括设置在支撑板一个侧面上的识别模块、调整机构,所述调整机构与吸附机构相连,所述支撑板的另一个侧面与翻转机构相连,7.所述吸附机构用于吸附承载晶圆,所述调整机构用于调整吸附机构上晶圆的id标识与识别模块之间的相对位置,以使不同尺寸晶圆的id能够被识别模块识别,以实现晶圆的位置校正;8.所述翻转机构用于带动支撑板连同调整机构、吸附机构、识别模块在0度到180度之间转动,以实现晶圆正反面的外观检测。9.进一步,所述调整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撑板一个侧面上的传送气缸,识别模块在上,传送气缸在下,所述传送气缸的活塞杆沿y轴方向延伸,其自由端通过旋转滑台与吸附机构相连,吸附机构在上,旋转滑台在下,10.所述传送气缸用于带动旋转滑台连同吸附机构沿y轴方向运动,以使吸附机构和识别模块之间的空当能够容纳不同尺寸的晶圆,11.所述旋转滑台的转动中心设置为z轴方向,用于带动吸附机构连同晶圆绕z轴方向转动,以使不同尺寸晶圆的id能够被识别模块识别。12.进一步,所述支撑板成l型结构,横向部沿y轴方向延伸,所述识别模块、传送气缸设置在竖直部的一个侧面上,所述竖直部的另一个侧面与翻转机构相连,所述传送气缸的活塞杆沿横向部延伸。13.进一步,所述识别模块包括正对间隔设置的激光发射端和激光接收端,其间隔处供晶圆通过。14.进一步,所述翻转机构设置在方形壳体的内部,所述支撑板的竖直部与壳体的一个侧面重合,所述翻转机构包括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与支撑板连接,在其两侧、对应壳体的内壳壁上各设置一个限位机构,两个所述限位机构分别用于限定电动机转动时的0度位置、180度位置。15.进一步,所述限位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光电传感器和限位块,所述光电传感器设置壳体的内壳壁上、对应电动机转动时的0度位置或者180度位置,其检测端设置有u形开口,所述限位块呈z形结构,其一端设置在电动机的输出轴上,另一端与u型开口配合,16.在所述光电传感器的正上方设置有带聚氨酯止动螺栓,所述带聚氨酯止动螺栓用于阻挡电动机转动到0度位置或者180度位置时限位块的继续转动。17.本发明有益的技术效果在于:18.1、利用将本发明的自动翻转校正装置,可以在一台设备上同时实现翻转和校正两种功能,节省了工艺流程,提升了生产效率;19.2、借助调整机构能够调整晶圆和识别模块之间的相对位置,以适用不同尺寸的晶圆的翻转检测和位置校正,扩大了本技术的自动翻转校正装置的使用范围,极具应用前景;20.3、通过对识别模块、调整机构和吸附机构之间相对位置的合理设定,使其能够集成于一体,减少设备的占用体积,提升设备的智能化水平;21.4、整个装置的结构简单,调整操作方便,便于推广应用。附图说明22.图1为本发明的总体结构示意图;23.图2为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24.图3为本发明的支撑板上对应不同尺寸晶圆的位置标识示意图;25.图4为本发明的光电传感器、限位块和带聚氨酯止动螺栓的配合结构示意图;26.其中,1-支撑板,2-调整机构,201-传送气缸,202-旋转滑台,3-吸附机构,4-壳体,5-基板,6-调平螺栓,7-电动机,8-光电传感器,9-限位块,10-带聚氨酯止动螺栓,11-激光发射端,12-激光接收端,。具体实施方式27.下面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28.如图1-4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半导体晶圆传输系统的自动翻转校正装置,包括设置在支撑板1一个侧面上的识别模块、调整机构2,该调整机构2与吸附机构3相连,该支撑板1的另一个侧面与翻转机构相连,该吸附机构3用于吸附承载晶圆,该调整机构2用于调整吸附机构3上晶圆的id标识与识别模块之间的相对位置,以使不同尺寸晶圆的id能够被识别模块识别,以实现晶圆的位置校正;该翻转机构用于带动支撑板1连同调整机构2、吸附机构3、识别模块在0度到180度之间转动,以实现晶圆正反面的外观检测。这样,通过将翻转机构和识别模块集成于同一设备上,使其能够完成晶圆翻转检测和晶圆位置校正两种功能,节省了操作流程,提升生产效率,同时利用调整机构能够根据晶圆的尺寸大小,调整吸附机构上晶圆的id标识与识别模块之间的相对位置,使晶圆上的id能够被识别,扩大设备的应用范围,提升了设备的智能化水平,实用性更强。29.具体如下:30.我们可以将翻转机构设置在壳体4的内部,该壳体4可采用方体式结构,支撑板1为壳体4的部分侧面,相当于将调整机构2、识别模块、吸附机构3设置在壳体的一个侧面上,该吸附机构3可采用气动驱动式结构,这样,各个机构之间的连接线包括电路连接线、气路连接线以及控制模块可以集成于壳体内部,便于理线,同时方便翻转机构执行翻转操作。另外,在壳体4的下面可以设置基板5,在基板5的周边设置多个调平螺栓6,利用调平螺栓6调整基板5的平行度,从而确保其上各个机构特别是吸附机构3的平行度,以便后续晶圆检测的顺利进行。31.该调整机构2包括设置在支撑板1一个侧面上的传送气缸201,识别模块在上,传送气缸201在下,该传送气缸201的活塞杆沿y轴方向延伸,其自由端通过旋转滑台202与吸附机构3相连,吸附机构3在上,旋转滑台022在下,该传送气缸201用于带动旋转滑台202连同吸附机构3沿y轴方向运动,以使吸附机构3和识别模块之间的空当能够容纳不同尺寸的晶圆,该旋转滑台202的转动中心设置为z轴方向,用于带动吸附机构3连同晶圆绕z轴方向转动,以使不同尺寸晶圆的id标识能够被识别模块识别。我们可以将支撑板1可设计成l型结构,其竖直部与壳体4的一个侧面重合,其横向部沿y轴方向延伸,该竖直部的一面与翻转机构相连,另一面上间隔设置有识别模块和传送气缸201,其中识别模块在上,传送气缸201在下,该传送气缸201的活塞杆沿y轴方向延伸,可以设置在支撑板的横向部,这样,利用传送气缸201带动旋转滑台202连同吸附机构3沿y轴方向运动,以调整旋转滑台202连同吸附机构3与识别模块之间的间距,从而使两者之间可以容纳不同尺寸的晶圆,可以在支撑板1的横向部作位置标志,以便调整传送气缸201的气量控制,如图3所示,而利用旋转滑台202可以带动吸附机构3上晶圆绕z轴方向转动,从而将晶圆上的id标识转动到识别模块的正下方,使其都能够被识别模块识别,实现晶圆的位置校正。32.同时,由于翻转机构与支撑板1的竖直部连接,能够带动支撑板1上的调整机构2、识别模块、吸附机构3共同绕y轴方向在0度到180度之间转动,从而实现对晶圆的翻转,以完成晶圆的双面检测。33.该翻转机构包括电动机7,该电动机7的输出轴与支撑板1连接,可以采用中空电动机,将其输出轴的端部连接在支撑板1的竖直部,在其输出轴两侧、对应壳体4的内壳壁上各设置一个限位机构,这两个限位机构分别用于限定电动机转动时的0度位置、180度位置,包括相互配合的光电传感器8和限位块9,该光电传感器8的检测端设置有u形开口,安装在壳体4的内壁上,对应电动机7转动时的0度位置或者180度位置,而限位块9呈z字形结构,其一端安装在电动机7的输出轴上,且与电动机7的输出轴同步转动,其另一端与光电传感器8的u形结构的检测端配合,这样在电动机7的带动下,限位块9开始转动,转动至0度位置或者180度位置时,限位块9的另一端插到u形结构的空当处,产生反馈信号,从而实现位置限定,更进一步,该限位机构还包括设置在光电传感器正上方的带聚氨酯止动螺栓10,当限位块转动至0度或者180度位置时,其顶部正好抵住带聚氨酯止动螺栓10,以强制阻挡限位块继续转动,从而起到硬性限位的功能,避免电动机过转造成晶圆传送不到位,为后续的两面检测提供良好的物理基础。34.该识别模块包括正对间隔设置的激光发射端11和激光接收端12,其间隔处供晶圆通过,可以将激光接收端11和吸附机构3设置在同一平面上,以方便晶圆可以通过激光发射端11和激光接收端12之间的间隙,以便对晶圆上的id标识进行识别检测。35.在使用本发明的自动翻转校正装置时,根据晶圆的尺寸,先利用调整机构中传送气缸调整旋转滑台、吸附机构和识别模块之间的间距,以便它们之间的空当能够容纳对应尺寸的晶圆,再利用机器人将待检晶圆运输至吸附机构上,由吸附机构完成吸附承载,然后由旋转滑台带动吸附机构连同晶圆绕z轴方向转动,直至晶圆上的id能够被识别模块识别,最后利用翻转机构带动晶圆翻转,以便完成晶圆正反面的外观检测。36.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一种用于半导体晶圆传输系统的自动翻转校正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技术说明
作者:admin
2023-07-26 11:27:42
619
关键词:
电气元件制品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专利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