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水分烘烤工艺的制作方法 专利技术说明

作者:admin      2023-07-26 11:31:34     712



供热;炉灶;通风;干燥设备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1.本发明涉及电池负极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水分烘烤工艺。背景技术:2.目前,对极片的水分去除,主要采用极卷烘烤的方式。但是铝箔材极卷在烘烤过程中,经过高温烘烤后材质软化,再进行抽真空放氮气的过程,极片卷内卷外开合程度不同,箔材会发生形变,模切产生的极片呈u型起翘,极卷展开后中间呈波浪形,造成模切堵料、极片褶皱等不良,严重影响模切正常生产。技术实现要素: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水分烘烤工艺,解决了容易出现隔膜变形收缩的问题。5.(二)技术方案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水分烘烤工艺,包括:7.s1.将分切成卷的电芯送入烘箱中,并将烘箱加热设定40-55℃的同时抽真空到-93.7kpa;8.s2.待温度及真空度达到后,烘烤10-20mi n,然后通入氮气将压力调至常压;9.s3.重复2的操作8-12次,用于增加烘干的效果;10.s4.将烘箱真空抽至-93.7kpa并保持50℃的温度烘烤3小时后,停止加热;11.s5.真空抽至-93.7kpa并保持,大于12小时同时自然冷却待使用。12.优选的,所述氮气的工业级纯度为99.999%,所述氮气水分含量小于60ppm、温度为90-100℃,用于增加烘烤的效果。13.优选的,所述烘箱为真空烘箱、单层真空烘箱、对开门真空烘箱其中的一种。14.优选的,s4中所述真空的抽吸速度为每隔1-5mi n抽一次真空至20-30pa。15.优选的,s5中所述自然冷却的环境温度为22-25度且空气湿度小于百分之十。16.优选的,s1中所述电芯之间的间隔为电芯宽度的0.8倍,所述电芯之间的高度间隔大于电芯高度。17.优选的,s1中所述烘箱加热的速度大于40摄氏度/分。18.(三)有益效果19.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水分烘烤工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20.1、解决现有技术关于锂电池在组装线上烘烤除水效率低,电芯烘烤完成后内外卷含水量不均匀,以及在高温烘烤下隔膜变形收缩等问题。21.2、把极片在组装前就对其烘烤除水,有效的提高了产品的一致性,前期设备投入成本降低,生产效率提高等优势。附图说明22.图1为本发明的真空度与沸点温度关系示意图;23.图2为本发明的温度与极片弹性关系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24.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25.实施例一:2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水分烘烤工艺,包括,s1.将分切成卷的电芯送入烘箱中,并将烘箱加热设定40℃的同时抽真空到-93.7kpa,电芯之间的间隔为电芯宽度的0.8倍,电芯之间的高度间隔大于电芯高度,烘箱加热的速度大于40摄氏度/分,分切成卷的极片直接放入烘箱烘烤,完成后在进行后续的电芯组装相比于在组装线上卷成电芯或电芯入壳后再进行出水烘烤,建厂的场地减少,设备投入降低等优势,分切成卷的极片直接烘烤与卷成电芯或入壳后的极片再烘烤,所烘烤的温度要低很多,避免了卷成电芯后隔膜因高温收缩等问题,s2.待温度及真空度达到后,烘烤10-20mi n,然后通入氮气将压力调至常压,氮气的工业级纯度为99.999%,氮气水分含量小于60ppm、温度为90-100℃,用于增加烘烤的效果,s3.重复2的操作8-12次,用于增加烘干的效果,s4.将烘箱真空抽至-93.7kpa并保持50℃的温度烘烤3小时后,停止加热,烘箱为真空烘箱、单层真空烘箱、对开门真空烘箱其中的一种,真空的抽吸速度为每隔1-5mi n抽一次真空至20-30pa,对极片卷材直接烘烤有效的提高了烘烤过程中内外含水量一致性及烘烤效率,缩短烘烤时间,s5.真空抽至-93.7kpa并保持,大于12小时同时自然冷却待使用,s5中自然冷却的环境温度为22-25度且空气湿度小于百分之十。27.实施例二:28.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水分烘烤工艺,包括,s1.将分切成卷的电芯送入烘箱中,并将烘箱加热设定50℃的同时抽真空到-93.7kpa,电芯之间的间隔为电芯宽度的0.8倍,电芯之间的高度间隔大于电芯高度,烘箱加热的速度大于40摄氏度/分,分切成卷的极片直接放入烘箱烘烤,完成后在进行后续的电芯组装相比于在组装线上卷成电芯或电芯入壳后再进行出水烘烤,建厂的场地减少,设备投入降低等优势,分切成卷的极片直接烘烤与卷成电芯或入壳后的极片再烘烤,所烘烤的温度要低很多,避免了卷成电芯后隔膜因高温收缩等问题,s2.待温度及真空度达到后,烘烤10-20mi n,然后通入氮气将压力调至常压,氮气的工业级纯度为99.999%,氮气水分含量小于60ppm、温度为90-100℃,用于增加烘烤的效果,s3.重复2的操作8-12次,用于增加烘干的效果,s4.将烘箱真空抽至-93.7kpa并保持50℃的温度烘烤3小时后,停止加热,烘箱为真空烘箱、单层真空烘箱、对开门真空烘箱其中的一种,真空的抽吸速度为每隔1-5mi n抽一次真空至20-30pa,对极片卷材直接烘烤有效的提高了烘烤过程中内外含水量一致性及烘烤效率,缩短烘烤时间,s5.真空抽至-93.7kpa并保持,大于12小时同时自然冷却待使用,s5中自然冷却的环境温度为22-25度且空气湿度小于百分之十。29.实施例三:93.7kpa并保持50℃的温度烘烤3小时后,停止加热,烘箱为真空烘箱、单层真空烘箱、对开门真空烘箱其中的一种,真空的抽吸速度为每隔1-5mi n抽一次真空至20-30pa,对极片卷材直接烘烤有效的提高了烘烤过程中内外含水量一致性及烘烤效率,缩短烘烤时间,s5.真空抽至-93.7kpa并保持,大于12小时同时自然冷却待使用,s5中自然冷却的环境温度为22-25度且空气湿度小于百分之十。3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技术特征:1.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水分烘烤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s1.将分切成卷的电芯送入烘箱中,并将烘箱加热设定40-55℃的同时抽真空到-93.7kpa;s2.待温度及真空度达到后,烘烤10-20min,然后通入氮气将压力调至常压;s3.重复2的操作8-12次;s4.将烘箱真空抽至-93.7kpa并保持50℃的温度烘烤3小时后,停止加热;s5.真空抽至-93.7kpa并保持,大于12小时同时自然冷却待使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水分烘烤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氮气的工业级纯度为99.999%,所述氮气水分含量小于60ppm、温度为90-10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水分烘烤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烘箱为真空烘箱、单层真空烘箱、对开门真空烘箱其中的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水分烘烤工艺,其特征在于:s4中所述真空的抽吸速度为每隔1-5min抽一次真空至20-30pa。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水分烘烤工艺,其特征在于:s5中所述自然冷却的环境温度为22-25度且空气湿度小于百分之十。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水分烘烤工艺,其特征在于:s1中所述电芯之间的间隔为电芯宽度的0.8倍,所述电芯之间的高度间隔大于电芯高度。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水分烘烤工艺,其特征在于:s1中所述烘箱加热的速度大于40摄氏度/分。技术总结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水分烘烤工艺,涉及电池负极材料领域。该基于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水分烘烤工艺,包括,S1.将分切成卷的电芯送入烘箱中,并将烘箱加热设定40-55℃的同时抽真空到-93.7kpa,S2.待温度及真空度达到后,烘烤10-20min,然后通入氮气将压力调至常压,S3.重复2的操作8-12次,用于增加烘干的效果,S4.将烘箱真空抽至-93.7kPa并保持50℃的温度烘烤3小时后,停止加热。解决现有技术关于锂电池在组装线上烘烤除水效率低,电芯烘烤完成后内外卷含水量不均匀,以及在高温烘烤下隔膜变形收缩等问题,把极片在组装前就对其烘烤除水,有效的提高了产品的一致性,前期设备投入成本降低,生产效率提高等优势。生产效率提高等优势。生产效率提高等优势。技术研发人员:潘青海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赢博科技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04.25技术公布日:2023/7/22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