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防淤积倒虹管系统以及清理倒虹管和冲洗管内淤泥的方法与流程 专利技术说明

作者:admin      2023-07-26 11:33:34     746



水利;给水;排水工程装置的制造及其处理技术1.本发明涉及污水排水工程技术领域,更为具体地,涉及防淤积倒虹管系统,以及清理倒虹管内淤泥的方法和清理冲洗管内淤泥的方法。背景技术:2.排水管渠遇到河流、山涧、洼地或地下构筑物等障碍物时,不能按原有的坡度埋设,而是按下凹的折线方式从障碍物下通过,这种管道称为倒虹管。城市污水管道系统中的倒虹管系统易淤积、冲洗难度大、冲洗流速低、停水冲洗会影响排水系统正常运行等问题。3.现有倒虹管自冲洗可以大致分为两种,一是通过积蓄提升井室内的水位和重力势能,利用水位差进行自冲洗,二是通过高压水枪下井进行人工冲洗。方法一中,限于井室的高度,水位最高积蓄至操作平台,需多次开关闸门、泵等设备,操作复杂,设备易损坏,井室水位最多积蓄至操作平台,可用水位差有限,导致产生冲洗不彻底、冲洗流速低等问题。方法二中,需要人工下井操作,但排水系统的井下环境恶劣,容易引起操作人员中毒缺氧的问题,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4.因此,亟需一种在倒虹管中嵌套设置的冲洗管,加强对倒虹管底淤积物的水力扰动,促进其落至下游倒虹井沉泥槽内,提高冲洗效果,实现倒虹管不停水冲洗的系统和,以及清理倒虹管内淤泥和清理冲洗管内淤泥的方法。技术实现要素:5.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淤积倒虹管系统,以及清理倒虹管内淤泥和清理冲洗管内淤泥的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冲洗流速不足、设备复杂易损、冲洗不彻底、操作难度大等问题,还可以提高冲洗效果。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淤积倒虹管系统,包括:7.上游倒虹井,一端设有与进水管连接;8.下游倒虹井,一端设有与出水管连接;9.倒虹管,连接所述上游倒虹井和所述下游倒虹井,且数量至少为两个;10.冲洗管,中部设在所述倒虹管内且表面设有冲洗水孔,一端设在所述上游倒虹井内并在端部设有可与水泵相连的连接头,另一端设在所述下游倒虹井内并在端部设有放空阀门;其中,11.所述上游倒虹井和所述下游倒虹井分别设在所穿越河道或障碍物的两侧。12.此外,进一步的优化为,所述上游倒虹井包括第一操作层和位于所述第一操作层的下方的上游水室;13.所述下游倒虹井包括第二操作层和位于所述第二操作层的下方的下游水室。14.此外,进一步的优化为,所述上游水室包括至少两个进水室;15.所述下游水室包括至少两个出水室;16.所述进水室与所述出水室的数量相同,且每个进水室均通过倒虹管与一个出水室连通。17.此外,进一步的优化为,所述冲洗管的起点设置在所述上游倒虹井的检修人孔下,所述冲洗管的终点设置在所述下游倒虹井的检修人孔下。18.此外,进一步的优化为,在所述放空阀门后设置有向下的短管。19.此外,进一步的优化为,在所述进水室内的进水端和所述出水室的出水端均设置有闸门。20.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清理倒虹管内淤泥的方法,采用上述防淤积倒虹管系统进行清理,包括:21.s100、将待冲洗的倒虹管内的冲洗管的连接头与水泵连接,将所述冲洗管的放空阀门处于设为关闭状态;22.s200、启动所述水泵,经由所述冲洗管上的冲洗水孔向所述倒虹管喷入水流,以将冲洗所述倒虹管内的淤积物冲刷出来。23.此外,优化的方案为,还包括:监控与所述倒虹管相连通的进水室的水位,在所述水位高于预设水位后,开始步骤s100。2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清理冲洗管内淤泥的方法,采用上述防淤积倒虹管系统进行清理,包括:25.打开所述冲洗管的放空阀门,将水泵与冲洗管的连接头连接,向所述冲洗管内注入高压水流,将所述冲洗管内的淤积物冲刷出来。26.根据上面的描述和实践可知,本发明所述的防淤积倒虹管系统,在倒虹管内设置了可与水泵配合使用的冲洗管,并在冲洗管上设置了若干冲洗水孔,通过从冲洗管的冲洗水孔冲出的高压水流对倒虹管内的淤积物进行剧烈的扰动、冲洗,最终,倒虹管内的淤积物通过水流冲至下游倒虹井内的沉泥槽内,完成倒虹管的冲洗。该防淤积倒虹管系统中冲洗管内的冲洗水流速高,冲洗效果好,操作简单。27.同时,上述清理倒虹管内淤泥的方法和清理冲洗管内淤泥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淤泥沉积,清理困难的问题,并且,通过连接头和放空阀门的开闭状态的切换达到清理倒虹管和冲洗管的目的,操作便捷,简单,冲洗效果好。28.为了实现上述以及相关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方面包括后面将详细说明并在权利要求中特别指出的特征。下面的说明以及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某些示例性方面。然而,这些方面指示的仅仅是可使用本发明的原理的各种方式中的一些方式。此外,本发明旨在包括所有这些方面以及它们的等同物。附图说明29.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的说明及权利要求书的内容,并且随着对本发明的更全面理解,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及结果将更加明白及易于理解。在附图中:30.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涉及的防淤积倒虹管系统的俯视图;31.图2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涉及的防淤积倒虹管系统的主视图;32.图3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涉及的清理冲洗管内淤泥的方法的流程图。33.附图标记说明:34.1、进水管;2、上游倒虹井;3、进水室;4、出水室;5、倒虹管;6、冲洗管;7、下游倒虹井;8、出水管;9、进水闸门;10、出水闸门;11、放空阀门;12、连接头;13、上游聚水室;14、下游聚水室。35.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标号指示相似或相应的特征或功能。具体实施方式36.在下面的描述中,出于说明的目的,为了提供对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全面理解,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然而,很明显,也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现这些实施例。37.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38.图1示出了该实施例中的防淤积倒虹管系统的俯视结构;图2示出了该实施例中的防淤积倒虹管系统的主视结构。39.如图1和图2所示,该防淤积倒虹管系统包括与进水管1连接的上游倒虹井2、与出水管8连接的下游倒虹井7和连接上游倒虹井2与下游倒虹井7之间的至少两条倒虹管5,上游倒虹井2和下游倒虹井7分别在所穿越河道或障碍物的两侧。40.其中,冲洗管6的中部设在倒虹管5内且表面设有冲洗水孔,通过冲洗水孔对倒虹管5进行冲洗。冲洗管6的一端设在上游倒虹井2内并在端部设有可与水泵相连的连接头12,另一端设在下游倒虹井7内并在端部设有放空阀门11,通过冲洗管6对倒虹管5内部的起点至终点实现全方位、无死角地冲洗,且冲洗效率高。41.在使用时,操作人员将移动式的水泵与连接头12进行连接,放空阀门11处于关闭状态,启动水泵,使高压水从冲洗管6上的冲洗水孔冲出,对淤积的倒虹管5进行高速地冲洗,同时,冲洗掉的淤泥沿倒虹管5流入出水室4内的沉泥槽内。42.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上游倒虹井2包括第一操作层和位于第一操作层的下方的上游水室。下游倒虹井7包括第二操作层和位于第二操作层的下方的下游水室。通过将操作层和水室分开设置,方便水室的检修,提高工作效率。具体的,检修人孔设置在进水室3和出水室4的正上方的操作层内,同时,在检修人孔上设置带锁盖板,减少上游倒虹井2和下游倒虹井7受外界自然因素及人为因素的干扰,确保其正常运行。43.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上游水室包括至少两个进水室3和一个与进水管1相连的上游聚水室13,并按照方案设计通过预设的进水室3流入倒虹管5内。下游水室包括至少两个出水室4和一个出水管8相连的下游聚水室14,下游聚水室14用于汇集从倒虹管5流出的污水,并通过出水管8流走。出水室4与进水室3的数量相同,且每个出水室4均通过倒虹管5与一个进水室3连通,当工作中的倒虹管5出现淤积的现象时,在正常工作状态下,也可以冲洗。44.当冲洗时,将工作中的倒虹管5内的冲洗管6与水泵连接,通过高压水对倒虹管5底部的淤积物进行扰动、冲洗,并通过正常输送的废水把淤积物冲出倒虹管,流至下游。45.在使用时,进水管1流入上游聚水室13,流至其中一个进水室3中,并沿该进水室3连接的倒虹管5,流入与上述倒虹管5连接的出水室4中,最终,流入下游聚水室14,实现污水的排水。46.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冲洗管6的起点设置在上游倒虹井2的检修人孔下,冲洗管6的终点设置在下游倒虹井7的检修人孔下。在冲洗淤积物时,可以快速将水泵与冲洗管6的连接头12连接,方便操作。47.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在放空阀门11后设置有向下的短管。在冲洗倒虹管5时,放空阀门设为关闭状态。在冲洗冲洗管6本身时,也就是冲洗管6出现堵塞或淤积时,放空阀门设为开启状态,向下的短管保证在冲洗冲洗管6时,位于冲洗管6内的冲洗水向下排放,防止溅水。48.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冲洗水孔的开孔角度为30°‑60°,详细的,冲洗管6的冲洗水孔的开孔方向为斜向下30°‑60°,朝下游倒虹井7的方向设置,在冲洗的过程中,方便冲洗水及时外排。冲洗管6上的冲洗水孔的开孔朝向一置,开孔角度一置,确保从冲洗水孔冲出的高压水线互不交叉,以高速水流的状态对倒虹管内部的淤积物进行冲洗。同时,避免冲洗水的流向错误造成上游倒虹井2中有冲洗水溢出。当开孔越小,从冲洗水孔冲出的水流的冲刷力越强。不同管径的倒虹管适配不同开孔角度的冲洗水孔。冲洗水孔出水流速至少为1m/s,此时的高压水线的冲洗效果较好。49.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在进水室3的进水端设置有进水闸门9,出水室4的出水端设置有出水闸门10,通过在每个进水端和出水端均设置闸门方便对各个端口单独进行控制,在检修的时候提高工作效率。50.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连接头12为快插接头,连接稳定,可以快速的将水泵的水管与快插接头连接,提高工作效率。51.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清理倒虹管内淤泥的方法的流程图。52.如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清理倒虹管内淤泥的方法,采用上述防淤积倒虹管系统进行清理,包括:53.s100、将待冲洗的倒虹管5内的冲洗管6的连接头12与水泵连接,将冲洗管6的放空阀门11设为关闭状态;54.s200、启动水泵,经由所述冲洗管6上的冲洗水孔向所述倒虹管5喷入水流,以冲洗倒虹管5内的淤积物。55.进一步的优化方案为,监控与倒虹管5相连通的进水室3的水位,在水位高于预设水位后,开始步骤s100。在倒虹管5出现严重淤积之前及时清理,保证废水的正常排出。56.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清理冲洗管内淤泥的方法,采用上述防淤积倒虹管系统进行清理,包括:57.打开冲洗管6的放空阀门11,将水泵与冲洗管6的连接头12连接,向冲洗管6内注入高压水流,将冲洗管6内的淤积物冲刷出来。58.为了更好的对本发明提供的防淤积倒虹管系统及清理倒虹管和冲洗管内淤泥的方法进行解释说明,下面提供具体的实施案例。59.某市新建一套排水管网,其中一条dn1000的污水主干管采用倒虹管形式穿过河道,由于河道水深较深,设计倒虹管埋深达12m,为保证倒虹管长期安全运行、减少市政管养难度,需考虑防淤积、易冲洗措施。根据上述需求,提出解决方案如下:60.如图1和图2所示,dn1000进水管1进入上游倒虹井2中,出水管8与下游倒虹井7连接,其中,上游倒虹井2包括上游聚水室13、两个并列设置的进水室3,下游倒虹井7包括下游聚水室14、两个并列设置的出水室4。61.在对应的出水室4和进水室3之间均设置有倒虹管5,同时,在倒虹管5内贯穿设置有冲洗管6。在进水室3与上游聚水室13之间的进水端设置有进水闸门9。同样的,在出水室4与下游聚水室14之间的出水端设置有出水闸门10。在冲洗管6位于下游聚水室14的出水口设置有放空阀门11。倒虹管的冲洗过程包括:62.首先,选取任意倒虹管5作为工作倒虹管,另一个倒虹管5作为备用倒虹管,此时,与工作倒虹管相连的进水闸门9和出水闸门10处于开启状态,其余闸门和放空阀门11处于关闭状态;63.其中,与工作倒虹管连接的出水室4和进水室3分别作为工作出水室和工作进水室,与备用倒虹管连接的出水室4和进水室3分别作为备用出水室和备用进水室;64.接着,在工作倒虹管工作的过程中,当工作倒虹管出现淤积过流量变小,致使工作进水室和上游聚水室13的水位升高至警戒水位时操作人员将便携式水泵与工作倒虹管设置于上游倒虹井2内的连接头12连接,确保位于工作倒虹管终点处的放空阀门11处于关闭状态;65.然后,启动便携式水泵,使高压水流通过设置在工作倒虹管内的冲洗管6的冲洗水孔冲出,并对工作倒虹管内的淤积物进行剧烈扰动、冲洗。66.最终,工作倒虹管内的淤积物沿倒虹管5冲至下游倒虹井7内的沉泥槽内,一次冲洗结束。67.其中,警戒水位的高度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预先设定。当工作倒虹管损坏或者其他情况,导致不能正常使用时,启用备用倒虹管进行排水,确保污水的正常传送。6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的与水泵相连的冲洗水源从外部获得,比如市政维护车辆自带或河流里抽水。69.另外,针对冲洗管6的冲洗过程包括:70.当第冲洗管6发生淤堵时,打开冲洗管6对应的放空阀门11,将水泵与冲洗管6的连接头12连接,将冲洗管6内的淤积物冲刷出来。71.通过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可看出,本发明提供的倒虹管冲洗系统,在倒虹管内设置了可与水泵配合使用的冲洗管,并在冲洗管上设置了若干冲洗水孔,利用外部供水设备接到对应冲洗管的连接头上,启动外部供水设备即可实现不下井冲洗,利用水泵等加压设备,可以大大提高冲洗水流速度和水量。通过从冲洗管的冲洗水孔冲出的高压水流对倒虹管内的淤积物进行全方位的剧烈的扰动,对管底沉积物彻底冲洗,最终,倒虹管内的淤积物通过水流冲至下游倒虹井内的沉泥槽内,完成倒虹管的冲洗,冲洗水流速高,冲洗效果好,操作简单,实现倒虹管不停水冲洗。72.同时,利用上述倒虹管内淤泥和冲洗管内淤泥进行清理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淤泥沉积,清理困难的问题,并且,通过连接头和放空阀门的开闭状态的切换达到清理倒虹管和冲洗管的目的,操作便捷,简单,冲洗效果好。73.上参照图1和图2以示例的方式描述根据本发明的防淤积倒虹管系统,以及图3示出了清理倒虹管内淤泥的方法。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于上述本发明所提出的防淤积倒虹管系统,以及清理倒虹管内淤泥和清理冲洗管内淤泥的方法,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内容的基础上做出各种改进。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内容确定。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