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黑木耳炒黄花菜

     2023-10-02 12:00:11     413



黑木耳炒黄花菜 黄花菜是一种美味的食材,我们经常食用的黄花菜都是干制品,这是因为新鲜的黄花菜中含有毒素,但是大家并不需要过于担心,因为干黄花菜是完全没有毒素的,而且新鲜的也可以通过浸泡消除毒素,千万不要因为这一点而错失这道美味哦!黑木耳炒黄花菜就是一道家常菜,让我们看看怎么做吧。 黑木耳炒黄花菜

黑木耳炒黄花菜这道家常菜相信很多人都吃过,还在怀念妈妈的味道吗,不妨让我们自己来学会烹制这道美味吧,黄花菜和黑木耳丰富的营养对我们的身体可是有好处的哦!

准备材料:黄花菜、黑木耳、高汤、酱油、蒜、葱

做法:

1、将黑木耳泡发,去除杂质,撕成小瓣;

2、把黄花菜干放在清水中泡发,去除杂质,掐去头尾老硬部分;

3、在锅中放油,烧热后爆香葱蒜,加入黑木耳煸炒;

4、加入黄花菜一起翻炒;

5、沿锅边淋入一圈高汤稍焖,放入酱油和盐调味,撒上葱花翻炒均匀即可出锅。

黑木耳炒黄花菜的营养价值

黑木耳炒黄花菜是一道保健菜肴,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木耳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B2和铁、鳞等营养物质,它所含的维生素B2是一般米面和蔬菜的10倍之多,铁的含量也十分丰富,钙的含量是肉类的30—70倍,这些都是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因此黑木耳炒黄花菜的营养价值更高。

黄花菜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分别占到14%、2%、60%,含量较为丰富,磷的含量也高于其他蔬菜,营养价值还是比较高的。黄花菜的花有健胃、通乳、补血的功效,如果是哺乳期的妈妈奶水不足,可以通过它起到通乳下奶的作用。

黄花菜中含有丰富的卵磷脂,可以起到健脑和抗衰老的功效,能增强和改善大脑机能,对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有改善功效。

黄花菜能显著降低血清胆固醇的含量,是高血压患者的保健食材,还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还含有丰富的粗纤维,对肠道健康有益。黄花菜性味甘凉,还有止血、消炎、清热、利湿、消食、明目、安神等功效。因此,黑木耳炒黄花菜集合了两者的营养,是一道不可多得的保健菜肴。

黄花菜的做法大全

黄花菜这种营养价值颇高的食物应该怎么做才好吃呢?其实黄花菜的做法也不少呢,让我们来看看以下这几种烹制方法吧。

黄花菜炒鸡蛋

准备材料:鲜黄花菜、鸡蛋、盐、黄酒、麻油、葱花

做法:

1、将新鲜的黄花菜用水浸泡,摘去花蕊,浸泡半小时后用沸水焯水;

2、把鸡蛋打入碗中,加入少许食盐和黄酒,这样可以将蛋液打匀起泡;

3、在锅中放油,烧热后倒入鸡蛋液,摊开转小火;

4、把鸡蛋铲散后加入准备好的黄花菜一起翻炒;

5、加入食盐、糖和麻油,并撒上葱花,翻炒均匀即可食用了。

黄花菜炒肉丝

准备材料:新鲜黄花菜、猪肉、腰果、辣椒、葱、蒜

做法:

1、将新鲜黄花的花蕊全部摘掉,放在淡盐水中浸泡30分钟左右;

2、将猪肉洗净后切丝;

3、在锅中放油,把腰果炒至微黄盛出;

4、在锅中爆香葱蒜,加入准备好的猪肉丝,并加入青椒一起炒,炒至猪肉变色加入新鲜黄花菜;

5、加盐翻炒后再放入腰果,最后炒熟即可。

黄花菜的注意事项

食用黄花菜是需要注意的,毕竟黄花菜中含有一种叫做秋水仙碱的毒素,它对身体是有危害的,所以在食用前一定要先高温焯水,在高温60度的水中,毒素可以消失,之后还需要浸泡2小时,这样才能安全食用。

同时还需要注意,每次食用新鲜黄花菜不超过50克为好,由于每50克鲜黄花菜大约含有0.1毫克的秋水仙碱,这个分量是不会引起中毒的。一旦中毒,应该对症治疗,特别注意补充水分,不要脱水,不能口服时,要及时静脉补液。

在食用黄花菜干品时,食用前需要用清水或温水进行多次浸泡后再食用,这样可以去掉残留的有害物,如二氧化硫等。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