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微软数据:2023年终旺季营销风向解析

作者:admin      2023-10-17 15:20:05     501



微软数据:2023年终旺季营销风向解析

一、流量趋势

2022年9月,美国、欧洲、中东和非洲等市场的品牌官网流量与订单量激增44%,流量转化率则上涨40%。澳大利亚消费的旺季采购将于11月初开始。

微软数据:2023年终旺季营销风向解析

就2022年的年终数据而言,10月初的流量开始出现趋高,即黑色星期五前的55天左右,该节日后的转化率也持续保持在高位水平。

微软数据:2023年终旺季营销风向解析

2022年9月底,欧洲、中东与非洲市场的旺季流量开始趋高,即黑色星期五前的65天左右。

微软数据:2023年终旺季营销风向解析

美国市场中,10月份就开始浏览线上产品信息的消费者,贡献了11月67%的订单量与12月50%的订单量。而在欧洲、中东和非洲市场中,3%的订单转化增量源自10月份就开始浏览产品的消费者,涉及品类有家庭园艺类、服装类、消费电子类以及美妆类。

二、旺季消费者下单高峰期

根据微软调研数据显示,欧美消费者倾向于在黑色星期五旺季购买礼物,而在线下商店购物的消费者仅占个位数。而在澳大利亚市场中,40%的消费者计划在线下商店购物,26%的消费者选择线上渠道。

美国市场中,流量转化率峰值的周期主要集中于黑色星期五至下周二。此外,从黑五开始,11月至12月的每日流量转化率比每日平均转化率至少低了25%。同时,2/3的美国消费者花费了大量时间寻找优惠券与下单机会。

而在澳大利亚市场中,大部分消费者计划在黑色星期五与节礼日购物,25%的消费者计划在黑五当天早起抢购产品。

欧洲、中东、非洲消费者则花费了超过33%的搜索时间寻找产品。

就微软的调研结果可知,美国年终旺季期间,线上搜索渠道对于大部分消费者的作用在于:在下单前检索产品、寻找心仪的价格。同时,玩具与游戏的搜索量增长了7%,礼品卡的搜索量增长了6%。

微软数据:2023年终旺季营销风向解析

下述为美国市场中不断增长的搜索关键词:

· 线上下单,店内取货(BOPIS):同比增长12%

· 免运费(Free shipping):同比增长21%

· 免费退换货(Freere turn, return and exchange policy):同比增长27%

· 邮递员取货(Carrier Pickup):同比增长31%

· 免费赠品(Freebies):同比增长31%

三、多阶段广告调整重心

微软调研结果指出,千禧一代更具有购买力,也更容易受到电视与搜索结果影响。商家可考虑将两个渠道打通形成互联,吸引更多消费者。

在微软营销网络中,28%的旺季点击流量来源于移动端并形成转化,22%为零售转化。

下述为微软提出的旺季不同阶段的广告投放与营销建议:

1、产生认知和培养搜索习惯阶段(10月):

· 发布针对广泛受众群体的受众广告

· 为特定类别购物者和其他关键受众创建二次营销方式,并提供延长的回顾窗口(约55天),让营销方式在旺季到来之前实现增长

· 使用多媒体广告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以增加产品的知名度和兴趣

2、获取可转化的流量阶段(10月):

· 检查广告设置并专注于优化

· 搜索需求开始上升

· 关注DSA并尽可能增加预算,以提高未来的转换率

3、促成交易(11月):

· 重新吸引那些表现出兴趣的用户,并引导他们转向订单转化

微软数据:2023年终旺季营销风向解析

封面图源:图虫创意

文中图源:微软

编译:刘志伟

微软数据:2023年终旺季营销风向解析

(来源:问答街编辑部)

以上内容源自外媒,由问答街后台编辑整理汇总,其目的在于收集传播行业新闻资讯,问答街不对其真实性、可靠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特此声明!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