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甜瓜蒂粉

     2023-11-18 09:00:05     873



甜瓜蒂粉 相信大家对甜瓜蒂粉都不陌生吧,它是一种很好的中药药材,具有祛病除疾的功效,对酒精造成的顽固性黄疸患者尤其有效。甜瓜蒂粉的用法用量很有讲究,如果过量服用就会引起中毒的不良反应,它所带来的副作用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会造成很大的伤害。另外,体虚脾虚、胃弱、病后产后、失血及上部无实邪者不宜使用甜瓜蒂粉。 甜瓜蒂粉是什么

甜瓜蒂粉顾名思义就是甜瓜蒂研磨而成的粉末,甜瓜蒂又名苦丁香,中医认为甜瓜蒂粉味苦性寒且归脾胃经,可以用于痰热郁于胸中及宿食停滞于胃所致的多种病症,而且对湿热黄恒、四肢浮肿和鼻塞喉痹有很好的疗效。甜瓜蒂粉的用法用量是一天一次,一次1-2克温水送服即可,如果过量的服用会引起剧烈呕吐、胃部灼痛、呕吐物含血及胆汁等中毒现象。甜瓜蒂粉并不是人人都可以服用的,体虚脾虚、胃弱、病后产后、失血及上部无实邪者就不能服用,否则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甜瓜蒂粉的功效

甜瓜蒂粉的功效显著,中医理论认为甜瓜蒂粉味苦性寒,将甜瓜蒂粉由一侧鼻腔吸入到鼻黏膜上观察24小时,用药期间注意加强盐水漱口,以减轻药物对患者咽部的刺激。甜瓜蒂粉通过鼻黏膜的吸收后作用于经络、血脉及脏腑,循经入络直达病灶可以起到祛病除疾的目的。因此,鼻疗有通窍祛闭、宣畅气机的功效,而中药的散作用于血流丰富的鼻黏膜能使药物迅速发挥作用,这与静脉给药有异曲同工之处。

甜瓜蒂粉给药具有剂量小且起效快,有利于药物作用的发挥而且不经过代谢,能减少肝脏负担从而避免加重肝损害。经科学实验认证,使用甜瓜蒂粉吸入鼻治疗的效果对淤胆患者来说不亚于思美泰和激素,用药后鼻分泌物量越多的患者排泄胆红素越快。另外,甜瓜蒂粉对酒精造成的顽固性黄疸患者尤其有效。 

甜瓜蒂粉的副作用

人们在吃甜瓜的时候一般会把瓜蒂扔掉,却不知道甜瓜蒂粉可以当做药物使用,很多人用甜瓜蒂粉来治疗一些疾病。有很多人对甜瓜蒂粉的相关知识不是很了解,误认为多多益善,那么甜瓜蒂粉的副作用有哪些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甜瓜蒂粉中含有葫芦素、甜瓜毒素等毒性大的氰苷类化合物,口服过量后甜瓜蒂粉所含氰化物可与体内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三价铁结合,抑制细胞色素氧化作用造成细胞缺氧,最后因窒息而死,同时甜瓜蒂粉毒素及葫芦素对胃肠道粘膜有剧烈的刺激作用。甜瓜蒂粉中毒后一般表现为剧烈呕吐、胃部灼痛、呕吐物含血及胆汁、腹泻、大便呈水样、口干、无尿、烦躁不安、神志不清等症状,情况严重时脉搏细弱、血压下降、昏迷、脱水、电解质紊乱,最后死于呼吸麻痹。

甜瓜蒂粉的用法用量

甜瓜蒂粉的用法用量可是有科学讲究的,大家切不可乱服用,否则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伤害。甜瓜蒂粉每次用0.1克分为三份,先用一份从两个鼻孔深深吸入,约四十分钟后清洁鼻腔再吸一份,再隔四十分钟吸完最后一份。七天后用同样方法吸0.1克,吸完0.4克为一疗程,治黄疸或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肝硬化,一般慢性肝炎用两个疗程即可;若肝硬化则需要三至五个疗程。吸甜瓜蒂粉后鼻腔内会流出大量黄水,每次可达一百毫升,吸药时患者头须向前使黄水滴出,切勿吞咽以免引起腹泻。有时会出现头痛、畏寒、发热,类似感冒症状或出现肝脾疼痛增加,此类症状一天后即可自然消失。

什么体质不宜服甜瓜蒂粉

大家知道什么体质不宜服甜瓜蒂粉吗?甜瓜蒂粉虽然功效显著但味苦性寒,不宜大量服用,否则容易出现头晕眼花、脘腹不适、呕吐、腹泻等中毒现象,严重者可因脱水造成电解质紊乱终致循环衰竭及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另外,体虚脾虚、胃弱、病后产后、失血及上部无实邪者不宜使用甜瓜蒂粉,因为甜瓜蒂粉的催吐作用很强烈,而呕吐会损伤胃功能从中医的角度来讲就是损伤胃气,胃气对于人体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需要注意的是,人们使用甜瓜蒂粉催吐时有邪则攻邪,无邪则伤正,所以在服用甜瓜蒂粉时一定要谨慎对待。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