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主线粗的钓组更结实 主线和子线差别越大越容易断

作者:admin      2022-04-13 04:19:13     415



引言:鱼线,是人和鱼之间的“纽带”,中鱼后的线组强度,更直接关系到我们的渔获。基于我们台钓使用的尼龙材质线组,今天,咱们就来揭示钓界一个常见的“传言”——主线号数大的线组,就是强度高、结实的线组。受此影响,您看看身边,是不是许多钓友都在用主线和子线号数“悬殊”的线组?关键还以为很结实?文字不好理解?咱们用实例:“3.0号主线配1.0号子线”和“1.5号主线配1.0号子线”的两个线组,哪个上鱼更不容易断?——是不是许多钓鱼人认为最粗的3.0线组更结实?其实答案相反:1.5主线1.0子线的线组更结实,中鱼后,更不容易断。您不相信吗?没关系,那咱们就继续聊~首先,我们要认识鱼线“结实”的概念线组之所以有上述的误区,本质缘由许多人“想当然”的把鱼线想成了一个“刚体”,而忽略了其受力后的变型和弹性。其实,除非在初级理论物理中的理想状态,只把物体看做一个点或刚体之外,任何实际物体在受力的前提下,都会有“变形”和“力的分解”,无非是微观还是较大而已。而我们使用的台钓线组和尼龙鱼线——就是很明显的受力变形物体,下边给大家说几个钓鱼人身边的例子:做好的线组“莫名其妙”缩短了我们做好线组之后,尤其新出厂+较细+平行卷的鱼线,常见线组会有缩短的现象。这其实就是缠绕鱼线时候是“加力”的,鱼线在线轴上是被拉长的状态,“卸力”之后,自然就会有恢复(缩短)的现象。线组为何又越钓越长?这一条更是许多钓鱼人体会过的,尤其在我们频繁中鱼或钓获大鱼之后,经常会发现线组变长了——这其实就是鱼线受力后的延展变型,这也就引出了咱们本文的关键:“主线和子线线径越接近,上鱼越不容易断”的根本~线组不是主线粗才不容易断,而是和子线号数接近才结实通过上一条,其实就说明了“主线和子线号数接近才结实”的原理,但是许多朋友可能还没看懂,咱们本条就实例来说线径“引发”的问题。线组的整体变形才决定强度回到我们开文的例子: 3.0主线配1.0子线的线组和1.5主线1.0子线的线组,同条件下,二者悬挂一个2斤的重物,实际表现出的线组长度会有明显差别,这就是根本所在:1.同样受力,1.5主线会表现出更好的受力变形,变形是啥?就是分解了力道。即,同样的拉力和子线,1.5主线会比3.0主线延展更多。2.关键的子线。子线是同样的道理,但是很关键,因为两个线组是一样的子线——此时就出现,哪个主线延展的更多,就等于子线的受力更小;子线的受力变小,整体线组自然就不容易断~这就是实际钓鱼时,为何“加大”主线后,就更容易断子线的主要原因~实际垂钓时子线和主线号数接近的用法主线和子线的线号接近,甚至子线号数超过主线的线组,也是有使用空间的,甚至在池钓的比赛、黑坑等领域被广泛应用。行程钓法的需要子线接近主线或和主线同号,水中阻力和摆动更接近,线组一摆和二摆的行程更“和谐”,钓半水行程的效果就更好。•子线大于主线的配置在一些速钓和飞磕摘鱼的前提下,明显加大子线的号数,甚至超过主线——能让子线减少缠绕的概率,并增加子线的卸鱼强度,减少断线。在追求极致的“行程”动态效果的时候,也会使用“倒拉牛”线组,即通过加大子线的号数,来形成更缓慢的钩饵摆幅效果。针对问题鱼的选择在一些寒冷季节、鱼体不适、“鱼口”很轻的前提下,子线和主线也要尽量接近甚至使用同号配置。在尽量偏细的前提下,才能有效的“放大鱼口”看到更多的鱼汛——在竞技环境和黑坑钓问题鱼、甚至一些冰钓的时候,效果很明显。比如在池塘冬钓口弱、活性很低的低密度大鲫鱼时候,使用0.4主线+0.4子线的配置,就明显比常规0.8子线配0.4子线的“出口”多,中鱼率高。实际使用主线明显大于子线的原因肯定有人反驳:实际我们钓鱼为何主线号数大于子线的配置呢?其实,这另有实际作用:保护浮漂使用主线明显大于子线的线组,能够较大程度的减少断主线,从而避免浮漂的遗失。因为浮漂在线组中,是价格最高的用具。这就体现出:整体拉力好,不等于不会断。所以凡事不是极端,而是在“目的”前提下,寻求合理~•持续作钓子线更换很快捷,相对造价也不高;而主线就明显不同了,无论换一套还是做一根主线的时间很长——对钓鱼而言,说时间就是金钱并不为过。如,在鱼普遍开口的时间段,尤其池钓抢鱼的阶段,一旦被迫换主线,不仅会错过上鱼最佳时间,更是鱼获的直接损失。配置根本通过上文,就说明了我们经常使用主线大于子线的线组配置:不是因为它上鱼后强度更高,而是为了综合钓效。凡事要有“度”:简单测试3.0主线1.0子线和1.5主线1.0子线的两个线组,很明显“大线组”更容易切子线~但大线组肯定不容易断主线:由此,结合鱼线的拉力和抗磨损程度,常规休闲垂钓的最佳配置建议如下——细线组使用“跳号”配置,如:0.4主线配0.2子线、0.8主线配0.4子线;而粗线组,我们建议“减号”配置,如:3号主线配2号子线、4号主线配3号子线。写在最后本文通过两个线组的比对和实际现象,解释了一个普遍的钓界传言;这甚至是许多钓友频繁切子线的原因。钓鱼同类的“误区”其实很多,常见都来自“想当然”的原因,这就需要我们钓鱼人凡事多想一下,多过过脑子,找到最佳使用途径的同时,也能理解这是“为了什么”。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