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皮树 黄皮树可以说是全身都是宝了,从树根、树叶到果实,都有着极高的药用价值,并且果实味道酸甜可口,解暑消食,很是讨人喜欢。那么黄皮树有哪些药用价值?黄皮树的果实怎么吃更好吃?一起来了解下。 黄皮树有哪些作用
黄皮树在很早以前都被用于治疗多种疾病了,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其味道有些苦涩,但是带有中草药的香气,可内服也可外敷,能治疗伤风感冒、疝气等。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黄皮树都有哪些药理作用吧。
1 治疗伤风感冒、流行性感冒。在感冒高峰期的时候,可以将黄皮叶用水煎服,能够起到预防和治疗的作用。
2 治疗心胃气痛。取老黄皮树根,用水煎好,之后加入少量的酒,冲服。
3 治痰咳哮喘。黄皮叶30克,水煎服,每日l剂。
4 治寒胃病。黄皮根、鸡骨香各15克,加瘦猪肉,共煮,饮汤吃肉。或黄皮根30克,水煎服,每日l剂。
5 治气虚浮肿。黄皮叶30克,水煎服;或水煎,外洗患处,每日1次。
6 治风湿关节酸痛。黄皮根30克,猪脚节共煮,饮汤吃肉。
7 治风湿骨病:黄皮果树叶500克,艾根30克,葱头60克,老姜30克,水煎去渣,洗患处,每日l剂。
8 治腰腿酸痛。黄皮根30克,水煎,取汁,加酒少量,冲服,每日l剂。
黄皮树的果好吃吗黄皮树的果果肉晶莹剔透,口感柔滑细腻,汁水很多,酸甜可口,也因此得与荔枝齐名——“饥食荔枝,饱食黄皮”。黄皮果有三种,甜黄皮可直接食用,酸甜可口,讨人喜欢;酸黄皮多与肉类搭配,如黄皮焖排骨等;苦黄皮则多用为中药材,能治疗多种疾病。
下面就简单介绍几种黄皮果的吃法:
1 夏天吃黄皮果时,可以将果肉、果皮和果核放在口中嚼碎,连渣带汁一并吞下,味虽有些苦,但可以起到降火、治疗消化不良、胃脘饱胀的作用。
2 熬果酱。去掉黄皮籽,把果肉和果皮打碎搅拌均匀,加冰糖熬果酱。不仅味道可口,还能止咳。
3 黄皮泡蜂蜜。黄皮洗净,掰成三四块,去核,放到杯子里冲开水,放点蜂蜜或者白糖,一杯至少要放五六个黄皮。
4 黄皮浸蜂蜜有很好的止咳作用。先将新鲜的黄皮蒸熟晒干去核,然后浸在纯蜂蜜(冬蜜)里,按冲茶的份量,等出味了即可服用。
5 盐腌黄皮果。取新鲜黄皮果洗净晾干,加盐腌制备用。每次用盐腌黄皮果15-30克,清水一碗半煮至一碗,去渣饮用,加入白砂糖适量调味。腌制的黄皮果当做零食吃即可。
6 黄皮鸡汤。按照通常的做法先把鸡汤煮好,取部分鸡汤放入小锅中,加入黄皮,再慢煮一会,加盐调味即可。用黄皮煮肉类的汤,味道很特殊,有黄皮特有的香味,还有点酸酸的,不油腻,爽口,很适合夏天饮用。
7 黄皮蜜饯。黄皮洗净,切去枝,把籽挤出来。黄皮上洒糖放入砂锅中小火慢煮至皮透明。收汁即可。自制的黄皮蜜饯经过加工之后仍然会有少许涩味。
吃黄皮注意事项黄皮树从根到叶子,再到果实都有着很高的药用价值,因此有“果中瑰宝”的美称。那么多吃黄皮到底好不好呢?吃黄皮要注意哪些问题?一起来了解下。
黄皮虽好,但是不可多吃,尤其是其树根及叶子,在没有需要的情况下还是少吃为妙,而黄皮果虽然可以常吃,但是要注意每日的摄入量,因为黄皮多产于夏秋季节,在夏季吃黄皮果是很容易上火的,严重的会口腔生疮。不过,如果因食用黄皮果过多而引起的上火,可以用黄皮果的果核煮水煎服。
另外,吃黄皮还需要注意下面这些问题:
1 小孩子不宜多吃。黄皮较酸,食用后有消食解暑的作用,但是小孩子在食用过多后容易使肠胃受到刺激,进而导致腹泻。
2 脾胃虚寒或是有胃炎的人群也不宜多吃,同样会引起腹泻等症状。
3 高血糖人群需谨慎食用。虽然黄皮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但是其含糖量也很高,因此如果是血糖含量较高的人群,最好是不要吃了。
4 孕妇慎食。黄皮具有一定的药性,吃多了会影响到身体健康。并且若是怀孕前血糖就偏高的孕妇,是不宜食用黄皮的。若是孕期血糖的暂时性升高,可以少量吃一些。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