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流钓虫饵的种类和使用方法钓友都知道,任何垂钓方式的钓饵都很重要,而溪钓尤其讲究。作者所处的地区惯用天然昆虫饵,现就其采集、养护及使用方法逐一介绍。 一开始,特别指出的是饵虫采集后养护的关键是饵筒质料和养护方法。最好用楠竹木或塑料制作的,忌用铁皮等导热性能强的材料。溪钓季节的气温较高,若饵筒传热再加上养护方法不当致饵虫不耐存活,势必给垂钓带来严重影响。另外,使用时凡钩虫饵应将钩尖置于虫体头部或邻近位置,因为鱼儿石虱子、必从其头部攻击吞食,这样鱼儿就容易中钩。反之则影响上鱼率。 1.石虱子、石棉虫。石虱子系蜉蝣幼虫、泥黄色节肢虫,春末离水羽化。石棉虫为青灰色或绿黄色体软体虫,夏末成蛹。二者生长在不断水的溪沟里,喜附着水里石块底部活动,长都在10毫米左右。采集时轻轻将石块棒离水面再翻转过来,二者必附其上。捉石虱子时要轻柔,其肢体易折,却胳膊短腿则影响上鱼率。石棉虫一细沙筑成管状巢粘附石块上,可拨开巢而捉之。用挤干水分的青苔垫一层于饵筒底部(无青苔可用不含泥青沙),虫放其上,面上再盖薄薄一层青苔遮阳。使用时个体大的石虱子腹进背出钩1只;或先背进腹出钩1只稍大的,再反方面钩1只小点的,将两者紧贴在一起。石棉虫钩尖由尾进,略穿出头颈部。 2.泥虫。生长在冬水田或河边涨水后留下的水洼淤泥中,泥黄色软体虫,尖尾头部极似骷髅头,长12毫米左右,立夏前离水羽化。采集时先搅混水,将虫从泥中赶出,然后撮箕捞取。以湿润青沙养护。钩法同石棉虫。 3.石虾子。生长在溪沟河流滩上的卵石中,尖尾扁头通体棕黑色,属节肢虫,长15毫米左右。初夏离水羽化。采集时将卵石连同泥沙刨入撮箕,先荡去泥沙,离水后挑出卵石而捉之。以青苔养护。钩法同石棉虫。4.小河虾。常年生长在溪沟里,是一种个体极小的虾子,浅泥黄色,长15毫米左右,易捉捕。以青苔养护。使用时钩尖由尾进头出。 5.棉花卷叶虫、竹卷叶虫。棉花产地和生长慈竹的地方常见,均是绿色软体虫,长15毫米左右,分别在秋末和初夏成蛹后羽化。采集时将其连同卷叶摘下放入鱼篓。使用时再展开卷叶而捉之。钩法同石棉虫。 6.卷心菜小青虫。常见绿色软体虫,初夏成蛹后羽化。可择12毫米左右3眠期虫,以碎卷心菜叶养护。钩法同石棉虫。 7.蓝蝇。是一种通体篮黄色草绳,个体较绿蝇略小。除冬季外其他季节在溪边草丛上多见,往往落入水中被鱼儿抢食或鱼儿飞窜出水吞食草丛上的蓝蝇。用捕虫网罩或以手掌快速挥动捉之。捉住后折去一翅放入空饵筒内即可。使用时钩尖尾进背出。其他季节的虫饵羽化后此是极佳钓饵。 8.蛆。粪蛆既臭又极不卫生。可用容器放入带少许肉的猪骨置阳台阴处自行生蛆。待可用后以湿润锯末或青沙养护。钩蛆切忌刺破其体表,否则会流液而萎缩。应轻挤其尾部露出突起物再钩上。每次钩2只。 上述8种昆虫比较而言蛆的效果最差,其他均是上佳溪钓饵。笔者也尝试过假饵和以红蚯蚓尾巴为饵,效果均甚差,这实属餐条类鱼儿的食性强,惯食水生昆虫(陆上有的昆虫亦相似)之故。我地属长江流域,相信这些虫饵全国各地或多或少均有分布,钓友们还可另行发现和创新。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溪流钓虫饵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作者:admin
2023-11-22 05:08:23
0
- 下一篇: 巧用青豆芽自制多款钓鱼饵料
- 上一篇: 有水流时如何调整鱼饵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