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肉毒杆菌中毒

     2024-01-22 11:00:00     616



肉毒杆菌中毒 前段时间,国内媒体发布了一条令人震惊的消息:日本京都一名出生超过6个月的男婴因连续一个月食用混入蜂蜜的断奶食品,导致肉毒杆菌中毒死亡。该事件成为日本自1986年有记录以来首例婴幼儿因进食蜂蜜而致死的案例。该男婴吃的蜂蜜本是“纯天然食品”,但为什么普通蜂蜜也会毒死人?肉毒杆菌是怎么跑到蜂蜜里去的? 肉毒杆菌中毒症状

据报道,该男婴正处于断奶期,他的家人觉得蜂蜜是个好东西,就从今年1月中旬到2月中旬,每天给孩子吃10克蜂蜜!而专家表示,小孩子食用蜂蜜的剂量不能贪多,4岁幼儿的蜂蜜日服量也只在5克左右。

为什么该男婴过量食用蜂蜜就会导致死亡呢?原来,过量吃蜂蜜会提高肉毒杆菌感染的可能性,而肉毒杆菌偏偏就盯上了该男婴食用的蜂蜜,再加上婴幼儿胃肠功能较弱,肝脏解毒能力又差,对肉毒杆菌没多少抵抗力,所以病情就一发不可收拾。

除了1岁以下的宝宝不能吃蜂蜜,即使是年龄大点的幼儿、儿童,也要少吃。一旦宝宝感染了肉毒杆菌,可能会表现的没精神,舌头也会发硬,手脚渐渐失去知觉,如果发现孩子面部没有表情了,或者睁眼都很困难的话,说明情况已经很严重了,各位家长都看仔细了!

肉毒杆菌中毒怎么办

带娃的时候,家长们千防万防,但宝宝食物中毒的现象还是很难避免。万一你家的宝宝出现食物中毒,家长们知道怎么做吗?

首先,发现宝宝有疑似食物中毒迹象,立即停止食用引起中毒的可疑食物,并把这些食物保存起来,方便医生的诊断和分析;接着,看清楚情况,采取以下急救措施,缓解宝宝的中毒症状:

1、催吐:如在宝宝食物中毒2-4小时之内,且宝宝没有发生呕吐情况下,对宝宝进行催吐。催吐时可以用手指或者筷子刺激宝宝的咽后壁,让胃里残留的食物尽快排出。

2、灌盐水:当宝宝进食4小时以上时,可以通过给宝宝灌大量淡盐开水来稀释有毒物质,也可以配合催吐方法同时进行。

3、打120或直接送医院:当宝宝由于食用某种事物而发生严重中毒事件时,最快最根本的方法是直接打120,或者自己将宝宝送去医院治疗。

蜂蜜含有肉毒杆菌吗

肉毒杆菌喜欢在土壤、动物粪便中生存,也容易挥发在空气中,也就是说,空气中的浮尘和小液滴都含一定量的肉毒杆菌!蜂蜜虽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果糖等营养,但却也是“肉毒”污染重灾区。那肉毒杆菌是怎么跑到蜂蜜里去的?

这就要从蜜蜂采蜜时说起了。酿蜜的主要材料花粉和蜜带生长在土壤中,被肉毒杆菌感染的几率非常大,蜜蜂将它们采回来后,直接带回蜂箱酿成蜂蜜,所以,蜂蜜中含有肉毒杆菌简直是必然的。

另一方面,肉毒杆菌虽然怕热,但其芽孢适应能力非常强,100℃高温杀菌也拿它没办法,再加上一些商家为了保存蜂蜜中的有效成分不被破坏,连高温杀菌法都懒得用了。

因此,再次强调,1岁以下的宝宝千万不要乱吃蜂蜜,即使是1岁以上的孩子,其自身机制虽可以更好地抵抗肉毒杆菌,但也不能“贪吃”,家长选择蜂蜜时更要看清来源,选择正规的蜂蜜产品。

哪些食物含肉毒杆菌

在我们的日常饮食中,除了蜂蜜之外,其他可能含有高含量肉毒杆菌的食物也有不少,比如以下这几种:

1、奶制品

奶制品中通常含有的肉毒杆菌的概率会更高,尤其是新鲜挤压的奶制品。

2、罐头食品

罐头类的食品通常需要在隔绝氧气的密封状态下才能保存更久,非常符合肉毒杆菌生存条件。因此,辣酱、豆瓣酱等罐头食品中的肉毒杆菌含量也很高。

3、密封腌渍食物

和罐头中存在大量肉毒杆菌是同样的道理,密封腌渍食品的隔痒状态也让肉毒杆菌的生存几率增大。因此,腌渍食物中的肉毒杆菌含量也非常高。

4、生长在土壤中的食物

肉毒杆菌通常栖息在弱酸性土壤和灰尘中,且在土壤中,肉毒杆菌的存活率和繁殖能力更强。因此,直接生长在土壤中的食物如蔬菜容易肉毒杆菌污染。

以上几种可能含有肉毒杆菌的食物,家长们都应该让宝宝少接触。如果一定要食用,可以进行二次加工,同时控制摄入量。比如给奶制品加热,让肉毒杆菌在高温状态下被杀灭;用流动的水搭配酵素对生长在土壤中的食材进行清洗和杀菌等,尽量避免病从口入。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