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德国乒乓球队中国人 德国女子乒乓球队教练是谁是中国人吗

作者:admin      2024-04-27 23:45:41     0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德国乒乓球队中国人,以及德国女子乒乓球队教练是谁是中国人吗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一、德国乒乓球队中国教练是谁

德国乒乓球队奥恰洛夫的中国教练叫雷洋。雷洋是中国女乒主教练人称功勋教练一一李隼的弟子,是原北京队乒乓球运动员。都知道,中国乒乓球人才济济,竞争太过激烈,雷洋审时度势,后来到德国打球,随后开始教练生涯,中国人喜欢的世界冠军波尔的背后就有中国教练的助力和加盟,现在的德国男乒一哥奥恰洛夫也得益于雷洋的指导与训练。谢谢仅供参考。

二、加入外国国籍华人乒乓球队员名单

中国作为体育大国,许多运动员都是从小就开始培养,而乒乓球作为国球更是人才济济,而国家队名额有限,导致很多运动员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入选国家队,为了能参加国际大赛,为了打球,迫不得已加入外国国籍,国外乒乓球员之间的竞争远没有国内激烈,且没有国内资本背后的黑幕更容易争得大赛的入场券,让我们细数那些国外的中国乒乓球运动员。

1、李佳薇。新加坡女子乒乓球队运动员。6岁开始打球,右手横握球拍快攻结合弧圈打法。1990年进入北京什刹海体校,1994年进入北京队,1996年远赴新加坡,成为新加坡队的主力。李佳薇的父亲李万祥,一个知名度不是很高的基层教练培养出了郭焱、李佳薇、张雪玲等名将,父亲想培养女儿成为一名乒乓球运动员。李佳薇开始令她刻骨铭心的训练生涯。而父亲对自己女儿的严苛训练更是让李佳薇想逃离父亲的魔爪,恰好新加坡选择了在北京队打球的李佳薇。对新加坡而言,李佳薇身上具备的潜力与天赋彰显着大好前途。而对李佳薇来讲,选择新加坡唯一的理由是逃离“魔鬼”爸爸的手掌。经过5年的坚持,不断成长的李佳薇逐渐在新加坡乒坛立足,并引起国内的普遍关注。

悉尼奥运会,王楠淘汰了19岁的李佳薇。而在雅典奥运会上,李佳薇则以正手生胶、反手反胶的独特打法淘汰了卫冕冠军王楠,并让同胞记住了自己。新加坡队在北京奥运会乒乓球女子团体半决赛中以3比2战胜韩国队。创造了新加坡队48年来的奥运会最好成绩。2012年12月27日新加坡乒乓球协会宣布,该国乒乓球女队主力之一李佳薇将正式退役。

2、冯天薇5岁开始打球,7岁就开始拿到哈尔滨市第一、黑龙江省第一冯天薇在2002年就夺得全国青少年锦标赛的女单冠军,同年入选国家青年队进入国家二队后,成绩一直不错,正当她自信满满地向一队发起冲击的时候,遭遇了人生的第二次坎坷。第一次一二队升降级比赛,取前10,冯天薇列第11,与一队擦肩而过,直到2007年初,她到陕西训练时,遇到了刘国栋,自此加入新加坡乒乓球队,开始代表新加坡参加比赛,刘国栋对冯天薇施行的是"魔鬼训练"。所有人中冯天薇是练得最苦的一个,就是这样冯天薇获得了北京奥运女团亚军,女单8强。伦敦奥运会乒乓球女单季军、女团季军。

3、王越古,女,1980年6月10日出生,新加坡乒乓球运动员,2008年北京奥运会获得女团亚军,与世界头号女将中国的张怡宁是同一时代的球员。2010年莫斯科世乒赛女团冠军。王越古在13岁时曾入选中国国家二队,两年后还进入中国国家一队。1997年,王越古连败前世界冠亚军王楠和李菊,获得中国全国乒协杯赛亚军。之后由于右脚踝受伤,接受了手术,继而失去了国家队的位置。当时,中国乒协和世界各国有交流球员的合作,中国运动员可以到其它国家参加比赛,推动当地乒乓球运动的发展。2001年,经过蔡振华的批准,王越古成为唯一一名公派至日本的中国球员,开始在日本打联赛。当时,前国手何智丽在日本是最具实力的球员,名气最大,但是王越古来到日本后,所向披靡,何智丽也成了她的手下败将。在日本,王越古一打就是四年。在家人统一意见后,选择了新加坡女乒。2005年,王越古来到了新加坡,当时她是新加坡女乒里世界排名最高的运动员。

4、小山智丽,原名何智丽,出生于中国上海,原女子乒乓球运动员,由于39届世乒赛上何智丽被要求输给管建华,以增加夺金几率。她却以3:0战胜管建华并夺得冠军。组织十分震怒并决定处罚,后经上级协调免于处罚,但次年被取消参奥资格。导致了她1989年退出乒坛,迁居日本,加入日本籍,改名为小山智丽。1994年10月日本广岛第12届亚运会上,接连击败前奥运会冠军中华台北的陈静、中国的乔红和世界冠军中国的邓亚萍,夺得乒乓球女子单打冠军。

好啦,加入外国国籍华人乒乓球队员已经介绍完毕。无论如何,请大家记住在国外还有这么一群为国争光的人。

三、德国女子乒乓球队教练是谁是中国人吗

1、2020年德国乒乓球女队主帅为施捷,她现在的国籍是德国。

2、施捷最早是河北队主力,但因为国乒人才济济,她没能如愿加入,为了个人发展,最终前往德国成为了“海外兵团”的一员。加入德国队之后,施捷表现十分惊艳,先后参加过三届奥运会。最高光的时刻是在1993年世乒赛上,施捷击败中国名将、世界冠军乔红,爆出了当时的一大冷门。

3、从德国队退役之后,施捷自2012年起开始担任德国女子乒乓球队主教练,曾多次被评为最佳教练。在她执教期间,德国女队屡次创造历史,里约奥运会上成功夺得亚军,迎来了历史最佳战绩。

4、1996年,施婕第一次参加了奥运会。1996年德国女队第一次拿到欧洲团体冠军,施婕也拿到了当年欧锦赛的单打冠军。

5、悉尼奥运会结束后,施婕与德国乒协商量,退出了国家队。2012年德国多特蒙德世乒赛前,施婕做了德国女乒主教练。做教练员,施婕经验丰富,她的执教风格是“中西合璧”,既和队员是朋友,又一定要传递她们的理念。

6、施捷还带领德国女队拿到三届欧锦赛的冠军。2019年,德国女队夺得欧洲运动会冠军之后,也提前拿到了东京奥运会的入场券。

四、国外玩乒乓球的人真的很少吗

我又要来“科普”一下了,因为实在是真的看不惯这些“自卑怪”们胡说八道!欧美人明明就是被亚洲人、中国人打到“放弃”了,什么叫做“很少人玩所以我国拿冠军很正常”?更不理解的是有些人总是爱说“决赛又是中国人内战真没意思”、“都是亚洲人才玩的低级运动”、“ 100个乒乓球金牌也比不上一个足球、篮球金牌”…那些说这种话的人难道就一点都不觉得脸红吗?怎么不说足球就是欧洲、南美人玩的?怎么不说篮球就是美国人玩的?实际上可以很明确告诉你:

我猜你题目中的“国外”应该指的是亚洲以外吧?否则都没啥好回答的,亚洲拿乒乓球当第一运动的国家还不少,所以首先第一个问题就是:欧洲人是自己不想玩的吗?

乒乓球是英国人发明的运动,由于那个时候英国还是巅峰末期很有影响力,因此在1950年代之前可以说乒乓球风靡欧洲,当年就有“一大两小”球的说法,“一大”是足球,“两小”是网球和网球的“衍生品”乒乓球,甚至由于以前场地、环境的限制,乒乓球的流行、普及程度一度超过了网球和足球,可以说那个时代欧洲人人会玩乒乓球,1926年乒协成立以后的各种赛事也是欧洲人垄断了所有奖项,英国、奥地利、匈牙利、克罗地亚、南斯拉夫、德国、法国、罗马尼亚、瑞典等一度成了世界乒乓球超级强国,当时的世乒赛就像现在的欧洲杯一样火爆,直到50年代日本人的出现,他们瞬间被打得“怀疑人生”了…

1952年孟买第19届世乒赛,日本队藤井则和&林忠明先是取得了男子双打的冠军,随后佐藤也在男单决赛中战胜瑞典的高基安拿到金牌,与此同时女双西村登美江&博园静司再添上了一金,更是带领日本女团第四次登顶冠军宝座估计让欧洲人“虎躯一震”…

毕竟就只有7块金牌,第一次参赛的日本人一来就拿走了一半多,按理说欧洲人应该很紧张、很焦急对吧?然而傲慢的他们并不在意,因为好多欧洲选手到印度后都由于水土不服而上吐下泻,因此他们认为日本只是赶上了在亚洲举办的世乒赛,没有水土不服和时差问题“侥幸”赢了一届而已,下一次就没那么“幸运”了,所以一切照常,该怎么训练、怎么打就怎么训练、怎么打,只等着下一年回欧洲后再好好教训他们一顿。

但也不知道是故意呢还是巧合,反正1953年日本都没去克罗地亚参加世乒赛,那欧洲人自然是又一次瓜分了所有的7块金牌,这么一来竟让他们忘了日本这个亚洲对手,反倒肯定起之前水土不服的判断了,甚至法国选手阿姆莱迪还扬言以后绝不去印度参加世乒赛了,就是印度人“夺”走了自己的金牌…

然而现实却狠狠地打了他们一记耳光,修整了一年后回来的日本变得更可怕了,一路火花带闪电般横扫了世乒赛,也从此开始一发不可收拾,基本上垄断了男女团、双打、男单的金牌,接下去的7年时间里让欧洲人完全抬不起头!

为什么日本人突然会像个“半路杀出的程咬金”一样打得欧洲人毫无招架之力呢?因为从50年代开始日本人发明了奠定现今乒乓球格局的海绵胶皮、弧圈球和直板握法三大法宝!

那个时候欧洲人都是削球手,都在防守跟你“磨叽”等你失误( 36年第十届世乒赛不是还闹出个“吉尼斯世界纪录”么?罗马尼亚和奥地利决赛双方6个削球手在那削了31个小时)…然而在乒乓球比赛中进攻永远是最好的武器,弧圈球每秒两三百转对于只打过不到100转的欧洲削球手们来说就像是“降维打击”,甚至双打时日本人还不用考虑自己回球后下一板要怎么接(弧圈球动作都会比较大单打容易接下一板的时候没调整过来,而双打下一板是做好了充分准备的队友接),所以日本人那真是“横扫千军”…

你可能会怀疑:“难道欧洲人7年时间都回不过神?有这么痴呆么”?

关于这个问题我也不好回答,我猜测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

等到了60年代后我们中国乒乓球也跟随日本人的脚步崛起,在有了我们“入股”后乒乓球技术发展可以说是进入了突飞猛进爆发期,日本人的长抽进攻型打法和我们的直拍近台快攻打法“你方唱罢我登场”,欧洲人刚决心一改“拖拖流”发现又站出来一个“奥特曼”,与此同时韩国、朝鲜两强也取长补短学习中日的先进打法再融合自己的削球法创出了削球反攻的打法,反正欧洲人是为自己的傲慢、一根筋、天生不习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们错过了最好的20年发展时机,被后起的亚洲“吊”着打了将近20年!虽然在70年代后痛定思痛的欧洲人开始低下高傲的头颅一部分学习日本人的弧圈打法(约尼尔、克兰帕尔为代表),另一部分则学习中国的近台快攻打法(本格森、格鲁巴为代表),并在70年代后的27年间(73~00)和我们亚洲人终于有了可以分庭抗礼的能力,谁知亚洲人尤其是我们中国人就是永远不服输,及时发现危机感并及时在技术上进行革新,在经历了短暂的阵痛过后又一次站回到世界之巅。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大家也都亲历过,就不细说了。

所以你觉得是他们不玩?你去问问欧洲人,他们自己好意思这么说吗?1926年第一届世乒赛到1951年胶皮时期的117块金牌被欧洲人拿走了109块,(猜猜另外8块是谁拿的?美国…)以为自己“天下无敌”了,不思进取、没有危机感,等回过神来“黄花菜都凉了”…这就是被亚洲人、中国人的技术、智慧、毅力彻底击败的典型案例,怎么有脸给他们“贴金”呢?

不过,虽然职业选手已经和亚洲尤其是中国选手差了不少,但乒乓球已经融入了欧美人的血液里,他们对这项运动的爱一点都没有减少!

我是觉得欧美人非常有意思,很喜欢“自欺欺人”,因为大家知不知道他们把所有运动划分成了四大类:

Fitness(健身类):包括器械健身(举重)、跆拳道、瑜伽、慢跑(不是田径)等;

Outdoor(户外运动类):包括赛马、自行车、滑雪、野营、登山等;

Recreation(休闲娱乐类):包括乒乓球、飞镖、保龄球、桥牌等;

Team Sports(团队运动类或者竞技体育类):包括田径、游泳、足球、篮球、高尔夫、网球、拳击等奥运会项目…

好不好笑?逗不逗?你去看欧美的app或者门户网站有关运动这方面的文章、统计、调查,虽然不能说全是这样分类但80%都是这么分的…中国人、亚洲人的强项也是奥运会最古老、最原始比赛项目之一的举重他们给你归为健身类;同样是小球的网球甚至都不会出汗的高尔夫给你归为最“高大上”、我们中国人口中称之为竞技体育的Team Sports;反倒是标准的奥运会竞技项目乒乓球给你归为休闲娱乐?休闲娱乐类里面只有中国“国球”的乒乓球是奥运会项目…

没错,他们的媒体、宣传口就是这么小心眼,估计我们这很多“自卑怪”也是因为这样才认为乒乓球小众化、“没有含金量”的吧?殊不知就是这个“休闲娱乐类”的乒乓球却是欧美最受欢迎的运动之一!我举几个例子:

第一,我之前在另一篇回答里面说过的,前法国世界冠军菲利普-盖亭透露,2015年期间全国法国在全国各大有执业的俱乐部注册过乒乓球会员的人数是200万,超过了同时期的足球俱乐部注册会员40万之多,有FFTT(法国乒乓球协会)颁发的职业乒乓球运动员接近18万,相关新闻2016年8月15日《快科技》有中文翻译;虽然我在法国网站上没有搜到2015年的具体数据也听不懂法语,但我搜到了一条法国网站统计的2018年新闻数据显示当时的相关从业者是230万比盖亭说的数据又多了30万,其中仅法国巴黎13区就有超过20万会员,同时法国有3100多家私人业余俱乐部(中国据说是500家)、29家职业俱乐部、320家国家俱乐部,FFTT职业球员数量也上涨到了20万;

第二,英国最大的数据调查公司YouGov公布最新数据显示在夏季奥运会33个大项、冬季奥运会7个大项共计40个项目中乒乓球的【受喜爱程度】仅次于田径、游泳、体操、足球、射箭、网球、自行车、高山滑雪排在第九位,超过了篮球、棒球、羽毛球、赛艇、皮划艇、拳击、跆拳道、击剑、摔跤、帆船等奥运会项目,同时这个数据是实时(每两周)更新一次的,我看近3年历史最高值受喜爱程度达到过51%,追查时间在2019年5月份也就是布达佩斯世乒赛期间,以这个值进行排名的话甚至超过了同时期的网球(49%);

第三,《法兰克福汇报》曾经报道过在德国球类运动中乒乓球的注册人数仅次于足球的170万排名第二,另外在西班牙、荷兰也同样仅次于足球和网球排名第三。而像是瑞典、匈牙利、奥地利、克罗地亚等乒乓球传统强国就更不用说了吧?绝对不会掉出前三(虽然我没数据,但你去看看布达佩斯、萨格勒布世乒赛上座率)!

第四,2019年ESPN公布了一个“全球从事人员最多的运动榜”排名,其中乒乓球以9.7亿位列第七位,超过了篮球的7.4亿达2.3亿之多,ESPN虽然不是专业的数据调查网站,但好歹是美国第一体育门户网站,总不会“偏袒”自己不擅长的运动吧?

第五,2020年,网上看到一个不知道是哪个国家、哪个网站发布的“全球从事人数最多的运动榜”乒乓球10.2亿同样排在第7位,比第八的篮球多了1.8亿,数据基本上和ESPN的差不多,所以这两个网站的统计应该是比较接近真相的,无论如何都要比篮球等一众奥运项目从事人员多得多(不是针对篮球,我自己还主要写篮球呢…只是因为很多人喜欢喊“三大球”、喜欢迎合美国人);

第六,可能有人说“我看的好多评选世界十大受欢迎运动中乒乓球都没有篮球高甚至有时候还进不去榜单啊”?

简单理解就是:一个是看的人多(足、篮),一个是玩的人多(乒乓球)!

这是全球最大的体育问卷调查网站文章数据,包括前面五个我列出来的数据,来,现在你告诉我哪个项目【受众面】更广?哪个才属于【真正没人玩】的(你非要用这个词的话)?真实情况乒乓球是从事人数全球第一的运动(不过Sports Show网站也称之为休闲娱乐项目…)你告诉我“冷门”?你和我说国外人不玩?你是德云社出来的吧?搁那跟我讲相声呢?

实际上欧洲甚至美洲乒乓球运动在顶级以下人员中的发展水平真的太高了,比我们中国好得多!尤其是欧洲那些英、法、德、奥、匈,基本上每个社区运动场必有乒乓球室或者露天乒乓球桌…

那些觉得欧美人不玩、冷门的我也不懂为什么会显得如此…乒乓球只是吃亏在职业化程度太低、推广力度太低,以至于很多“围墙内”的人觉得外国人都不玩…

不单单是欧洲火爆,你再去美国看看,工薪阶层、白领以上的家庭大部分都有乒乓球桌的,克利夫兰够小的城市吧?我在那看到的露天乒乓球桌绝对比我在厦漳泉十年看到的更多信吗?有没看过《华尔街日报》、《华顿邮报》等各大媒体在2016年5月初共同发布的一篇相似文章?大概标题内容就是《乒乓球桌销量急剧下降,反应了硅谷IT行业泡沫走向破灭》?

报道中称,对于美国硅谷的高科技企业而言,乒乓球桌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经济指标。因为乒乓球已经成为了硅谷企业的独特文化——在公司里打乒乓球被员工认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是唯一一个被全硅谷科技公司共同“承认”的员工休闲放松运动项目,甚至旧金山软件创业公司Lithium Technologies首席技术官苏尼尔·拉加塞克称:“如果没有乒乓球桌,那么你就不算是一家科技公司。”而如果哪段时间硅谷的乒乓球桌订单销量骤减,那就说明这段时间IT行业不景气,老板没钱订购球桌、员工没时间去打乒乓球放松(好像挺有道理)…

英美媒体们故意踩也就算了(他们的普通人“很诚实”,照样玩得火热),然而中国人也在跟着胡说八道就很难理解了,但凡多走走、多看看也不至于人云亦云啊?我甚至都不觉得这是自信与否的问题,而是基本判断、思维能力的问题…

不过有一说一,乒乓球确实不好推广,这个球太小速度还快,这是一项更利于参与却不利于观看的项目,和橄榄球、棒球正好相反…美国橄榄球、棒球的观看人数排第一、第二,但是参与人数据说还不如钓鱼…

乒乓球作为中国的国球,一直以来在国内都有着大量的粉丝和球迷,无论是从中国乒乓球队在专业领域的统治力还是业余球迷的从事热情,都堪称世界之最。中国人对乒乓球的巨大热情,甚至让许多人感觉到乒乓球运动在外国并不普及,实际上这样的观点是片面的。

首先从乒乓球的起源来看,乒乓球起源于英国,890年,几位驻守印度的英国海军军官偶然发觉在一张不大的台子上玩网球颇为刺激。后来他们改用实心橡胶代替弹性不大的实心球,随后改为空心的塑料球,并用木板代替了网拍,在桌子上进行这种新颖的“网球赛”,这就是Table tennis得名的由来。乒乓球出现不久,便成了一种风靡一时的热门运动。20世纪初,美国开始成套地生产乒乓球比赛用具,它是美国头号持拍运动,有超过20万美国人在打乒乓球。后来随着乒乓球逐渐进入亚洲,成为了亚洲削球运动的领军者,除了中国之外,乒乓球在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普及度也十分之高。在欧洲,瑞典、匈牙利、罗马尼亚、德国都曾经是成绩烜赫一时的乒乓强国,乒乓球的业余基础也相当完善。近年来随着乒乓球运动的不断发展,美洲、非洲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事乒乓球运动,单从专业选手的发展我们就能窥见其中的迹象。2016年女子单打世界杯在美国费城举办,这时世界杯首次在美国举办,当年的里约奥运会上,非洲选手阿鲁纳和纳西选手卡尔德拉诺的精彩表现向世人证明乒乓球运动正在其他大洲不断散发着魅力。

之所以许多人会感觉到外国打乒乓球人少,很大程度上还是在和中国作比较,不过由于中国人口较多,因此从业人数自然也多,但是从比例来看,日本韩国等国家从事乒乓球的人口比例相当高。而且中国乒乓球的强大并非单纯依靠从业人数的多寡,更多还要归功于选拔与训练机制的完善。

其实从中国的奥运竞争对手来看主要是日本德国新加坡台湾地区等,这些地区乒乓球都是非常流行的。

五、德国奥运女子乒乓球队单娜是哪国人

1、2016年里约奥运会德国女子乒乓球队员叫单晓娜,不是单娜。

2、单晓娜,国籍德国,出生于辽宁鞍山。

3、单晓娜,德国女子乒乓球运动员。

4、2016年5月27日,德国乒协确定了今年参加里约奥运会的乒乓球参赛名单。女子方面,韩莹、索尔佳参加女单比赛,单晓娜参加女团比赛。

5、2016年8月16日,2016里约奥运会女子乒乓球团体决赛中,德国队0-3中国队,夺得该赛事银牌(李晓霞3-0韩莹、刘诗雯3-0索尔佳、丁宁/刘诗雯3-1索尔佳/单晓娜)。

关于德国乒乓球队中国人,德国女子乒乓球队教练是谁是中国人吗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