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下图所示的工作表,使用公式来判断单元格区域A1:A3与C1:C3中是否有重复值。
从工作表中可以明显看出,这两个区域中都含有“Excel”,因此有重复值。
如何使用公式来判断呢?
先不看答案,自已动手试一试。
公式思路
将单元格区域A1:A3中的每个值与C1:C3中的每个值比较,若都不相同,则没有重复值,否则就存在重复值。
公式解析
在单元格E1中输入下面的数组公式:
=OR(TRANSPOSE(A1:A3)=C1:C3)
其值为TRUE,表明两个区域中存在重复值。如下图所示。
公式中,使用TRANSPOSE函数将A1:A3转置成水平方向的数组,即{“ Excel”,”excelperfect”,”Excel”},然后,C1:C3中的值{“Office”;”Excel”;”Word”}逐一与转置的数组相比较,即C1中的值“Office”与{“ Excel”,”excelperfect”,”Excel”}比较,C2中的值“Excel”与{“ Excel”,”excelperfect”,”Excel”}比较,C3中的值与{“ Excel”,”excelperfect”,”Excel”}比较,总共进行9次比较。若值相等,则返回TRUE,否则为FALSE。最后得到一个3行3列的数组:
{FALSE,FALSE,FALSE;FALSE,FALSE,TRUE;FALSE,FALSE,FALSE}
该数组作为OR函数的参数,获取比较后的结果。只要数组中有一个值为TRUE,OR函数的返回值就为TRUE。本例中,数组中有一个值为TRUE,因此返回TRUE,则表明存在重复值。
应用扩展
扩展1:要判断有无重复值的单元格区域方向不同
上文中判断重复值的单元格区域都在列中,然而如果要判断有无重复值的一个区域在列中,一个区域在行中,如下图所示的工作表,判断单元格区域A1:A3与C1:G1是否有重复值,那么如何编写公式呢?
这种情形下,公式更简单!在单元格C3中输入数组公式:
=OR(A1:A3=C1:G1)
由于这两个区域没有重复值,因此其结果为FALSE,如下图所示。
单元格区域A1:A3中的每个值逐一与单元格区域C1:G1中的每个值相比较,共进行15次比较,得到数组:
{FALSE,FALSE,FALSE,FALSE,FALSE;FALSE,FALSE,FALSE,FALSE,FALSE;FALSE,FALSE,FALSE,FALSE,FALSE}
作为OR函数的参数。由于数组中全为FALSE,因此结果为FALSE,表明两个区域中没有重复值。
扩展2:要比较的单元格区域具有更多的行列数
上述比较判断两个单元格区域是否具有重复值的方法,要求两个区域的方向不同,一个是逐行,一个是逐列。然而,对于Excel 2003来说,工作表列数为256列,对于Excel 2007及以上版本来说,工作表列数为16384列,若数据量超过这些列数,就不能使用上面的方法了。
此时,可以使用MATCH函数与COUNT函数组合来判断两个单元格区域是否有重复值。
例如,对于前面的例子,可以使用数组公式:
=COUNT(MATCH(A1:A3,C1:G1,0))
如果结果为0,那么表明两个单元格区域没有重复值。如果结果为数字,那么该数字就表示这两个区域具有的重复值个数。
注:可以给要比较的两个区域命名,例如Data1和Data2,然后使用名称代称公式里的区域,例如=COUNT(MATCH(Data1,Data2,0)),这样更灵活。
MATCH函数在区域Data2中查找区域Data1中的值,若没有找到则产生错误值#N/A,若找到则获取该值所在的列号。这样,生成由#N/A或数字组成的数组。将该数组作为COUNT函数的参数,统计数组中的数字。若没有数字,表明没有重复值,则为0。若有数字,则返回数字的个数,也即重复值的个数。
小结
要比较两个区域中的数据,这两个区域的方向应不同。若两个区域的方向相同,应使用TRANSPOSE函数将其中一个区域转置。TRANSPOSE函数的用法详情参见《Excel函数学习23:TRANSPOSE函数》。
上述方法比较的次数,也就是说产生的数组中元素个数取决于两个区域所占的行列数,例如第1个例子比较的次数为3×3=9次,第2个例子比较的次数为3×5=15次。
Excel工作表中列的数据代表数组中的每行,即每个数据后都是分号;而工作表中的行数据代表数组中的每列,即每个数据后都是逗号,最后才是分号。
COUNT函数不会统计#N/A值,只返回非#N/A值的数量。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