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之家 行业] 在岁末年终之际,我们的“产业观察室”对2024年的中国大陆市场进行回顾。2024年的中国大陆车市,可说是战云密布,价格战依旧持续,可说是过去3年价格战最激烈的一年,你以为这是价格战最激烈的时候了吗?2025年将会更激烈!车企将面临选择保住利润,面临市场份额的萎缩;亦或是积极参战,以价换量,忍痛利润和账面现金的流失。无论哪一种对车企来说,都是2025年一道艰难的选择题。
在过年期间,上海和香港分站,将为您带来各种包罗万象的内容,包括编辑一年之中的回顾、导购和产业观察、车企新技术的展望。欢迎密切关注我们接下来的内容。
先来看看一组销售数字:2025年1月14日,大众汽车集团发布2024年大众汽车集团同期全球销量为902.7万辆,同比下滑2.3%。主要受中国市场拖累,大众集团在中国销售汽车总量292.8万辆,同比下滑9.5%。2024年,比亚迪在中国国内销售汽车383.9万辆,超越大众汽车集团。
大众:已放弃追求市占率,而谋求保利润,认为2025价格战更激烈
比亚迪早在2023年在中国的市占率就已第一次超越大众。比亚迪2023年在中国国内新登记了240万辆汽车保险,全国市场份额达11%,而大众排在第二,份额为10.1%,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
图片来自于互联网
大众汽车集团是最早进入中国汽车市场的跨国巨头之一,大众集团曾长期占据霸主地位,2019年达到巅峰,销量规模曾达到423万辆。
但最近几年,大部分跨国车企没能跟上中国市场电动化转型潮流,大众汽车集团虽然积极行动,推出了新能源产品,但产品软件功能存在短板。大众汽车集团没能在电动汽车领域复制其在燃油车领域的辉煌。
图片来自于互联网
2025年1月13日,大众集团CEO,Ralf Brandst?tter?(中文名贝瑞德),在媒体采访时说,2024年虽然大众在中国市占率持续下滑,但对销量,还是符合集团预期,贝瑞德称,大众汽车集团不会不计代价追求销量增长。市场份额并非评判业务成果的唯一标准,盈利水平才是我们的首要考量因素。
2024年中国汽车市场经历了非常激烈的竞争和价格战,部分车型降幅达双位数,比如紧凑型电动车平均成交价两年内降幅达22%。贝瑞德认为2025年价格战还将延续,甚至还将加剧。
2024年是过去三年价格战最猛烈的一年
根据乘联会主席崔东树的文章数据统计,2024年全年中国有227款中国乘用车选择降价,远高于2023年148款的规模。2022年只有95款。227款降价车型中,传统燃油车和纯电车型是主要降价车型,分别占88和82款,剩余分布在混动、插混、增程式车型中。
从降价力度来看,豪华燃油车>合资品牌燃油车>自主品牌燃油车>新能源车。
具体分车型来看,
1. 豪华燃油车
促销力度是所有车型中最大的,全年逐月逐步走高,12月达到峰值25.8%。主要原因是来自高端新能源车的分流,理想汽车、赛力斯等定位高端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对国际豪华品牌产生明显挤压效应。
图片来自于互联网
2024年,理想汽车销量超过50万辆,同比增长超过30%;赛力斯的销量也已超过40万辆,同比增速达到182%。多家海外豪华车企均在销量报告中提及在中国市场遇到挑战。
2. 合资品牌燃油车
合资品牌燃油车全年促销力度平均都在20%以上,增长最快的时间段是2023年,从2023年1月的13%一路快速上涨至2023年20.5%,2024年全年则大部分维持在20%以上的高位。广汽和上汽等以合资品牌燃油车销量为主的车企,在财务上已经体现出巨大压力。1月10日广汽发布业绩预告称,公司2024年归母净利润只剩下8亿至12亿元,同比降幅在72.91%至81.94%之间。
图片来自于互联网
3. 自主品牌燃油车
自主品牌燃油车折扣率明显低于合资品牌燃油车和豪华燃油车。2024年全年折扣率最高也只有16.4%,全年折扣率平均16%上下,走势比较平稳。
图片来自于互联网
4. 新能源车
新能源车促销力度显著低于燃油车,2024年全年折扣率只有9%上下浮动,4月达到12.7%的高点后,在以旧换新政策带动下,促销率一路下降至8.6%附近。
图片来自于互联网
折扣率远低于燃油车,似乎不符合消费者的感官,明明车企促销力度挺大的呀?主要原因是来自新能源车市场持续有大量新车推出(根据彭博统计,仅2024年4季度就有90款新车,几乎一天一款),新车价格已经根据当下市场情况不断重新定价,价格充分反应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因此后端促销力度不大。
而燃油车新车上市不多,没有重新调价的机会,只能不断降价来清理库存。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