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关税天网下,中美汽车业的冰与火之歌

作者:admin      2025-04-14 21:30:57     0



[汽车之家 行业] 4月初,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动了一波关税战。与以往不同的是,他这次是面向全球所有国家进行的一轮无差别攻击,甚至连“好邻居”加拿大和墨西哥都没放过。

在特朗普一轮疯狂输出后,中国率先给予同等幅度的关税反制。此后,加拿大、欧盟也先后通过了针对美国的关税反制措施。

汽车之家

看到美国政府推出的“离谱”关税政策,就连仍在担任特朗普高级顾问、美国政府效率部门负责人的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也坐不住了。

4月5日,马斯克参加意大利极右翼联盟党联邦代表大会时表示,欧洲和美国应该实现零关税,并希望欧洲和北美建立一个自由贸易区。

两天后,《华盛顿邮报》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马斯克曾直接向特朗普提出请求,希望撤销新加征的关税,但劝不动特朗普。同日,被看作是特朗普贸易战政策设计者的纳瓦罗接受采访时暗示,马斯克关于关税的评论与其商业利益有关。

次日,马斯克在社交媒体回复纳瓦罗采访视频时写道:“纳瓦罗真是个白痴。”不久,他又发文称,特斯拉生产的汽车“美国制造”成分最高,纳瓦罗简直“比砖头还蠢”。

汽车之家

从当下的情况来看,马斯克显然是正确的一方,至少在汽车行业是如此。如若美国的关税政策持续下去,美国汽车业可能失去在全球汽车市场的地位。取而代之的,或许就是中国汽车。

美国人的选择更少,也更贵

目前,特朗普增加关税对于美国汽车行业的长期影响仍无法准确衡量。但从目前来看,该政策已经起到了一定的破坏性作用。因为已经有相当一部分汽车制造商打算停止在美国设厂制造。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方面称,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是“对自由、基于规则的贸易发出的灾难性信号”。

4月2日,也就是美国对进口汽车征收25%关税的政策生效日子。当天,奥迪发言人向媒体证实,该公司之前抵达美国港口的车辆将转入批发分销,并按计划交付给经销商;4月2日之后的汽车“暂时扣留”。目前,奥迪公司在美国没有自己的生产工厂,所有车辆都依赖进口。

不只是奥迪,捷豹路虎也表示,该公司正在采取短期措施,包括4月份停止交付,同时制定中长期战略,以减轻美国加征关税的影响。”在截至2024年3月的财年里,捷豹路虎销售了约43万辆汽车,其中近四分之一由北美市场贡献。

汽车之家

全球第四大车企Stellantis则暂停止加拿大和墨西哥工厂的生产,并在美国解雇了一直为墨西哥、加拿大工厂制造发动机和其他零部件的900名工人。

即便特朗普未推行关税政策,美国汽车价格也已飙升到了新的高度。汽车信息网站CarGurus的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当地的新车平均售价已高达4.9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6.2万元)。同期,价格低于3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1.95万元)的新车仅占库存的13%,而该数据在2020年第一季度为37%。

根据CarGurus分析,倘若加征关税政策落地实施,汽车的平均标价可能会上涨超过3300美元(约合人民币2.4万元),达到约5.3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8.8万元)。与此同时,标价在3万美元以下的汽车占比会进一步下降,而标价超过5万美元的汽车占比将增加15%。

汽车之家

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预测的数据则更加惊人。他们预计,在关税政策落实后,美国汽车价格的平均涨幅将达到4000美元(约合人民币2.9万元)。

4月初,特朗普在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新闻频道访谈时称:“我不在乎它们是否涨价,因为人们会转而购买美国本土制造的汽车。”

呵!太天真了!即便在美国生产的汽车,包括当地汽车公司,也有相当高比例的零部件来自于海外市场。

零部件的价格上涨和进口难度提升,无疑将推升美国本土制造的汽车成本,继续提升美国汽车消费者的负担。与此同时,已售车辆的维修成本也将面临上涨,进一步提升美国人的汽车使用成本。

如若越来越多汽车产业相关公司选择从美国撤资,甚至停止在这一市场销售,那无疑将导致当地的失业率提升和对未来的信心降低,对于美国汽车产业造成的伤害将进一步扩大。

美国车被挡到世界市场之外

解决美国加征高关税的问题不是很简单吗?在美国建厂就行了。

身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美国每年新车销量超过1500万辆,能让相当一部分汽车产业相关公司赚到不菲的回报。

为什么大家此前长期拒绝在美国建厂?显然是因为在美国建厂的成本太高。

宝马X5、奔驰GLE(参数|询价)等利润率较高的车型倒还好说,如若将一些本身利润率就有限的产品放在美国市场,最终的价格涨幅能否支撑自身在市场继续保有竞争力将是问题。

汽车之家

对于车企来说如此,对于供应商来说更是如此。很多零部件企业能够拿下美国市场订单就是靠海外低廉的制造成本优势。如若零部件厂商本身利润率不高,且在美国的市场规模有限,增加的建厂成本足以促使其放弃美国市场。

更重要的是,在美国建厂也是一个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的决定。

在全球主要汽车市场均处于稳定甚至向下态势,车企经营压力持续提升的当下,是否值得花如此高昂的费用换数年甚至十数年的不确定性。选址、规划、建厂房、布产线、员工招聘……每一项工作都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

特朗普的任期只有5年,且这位总统本身就是位反复无常的人。可能车企的工厂刚建完,政策就已经变了,之前的投资基本等于给美国人做慈善了。

汽车服务和数据集团考克斯汽车预计,如果美国对进口汽车和零部件的关税措施生效,北美30%的汽车制造将暂停。

在美国生产,再返销其他海外市场就更不现实。

不论是从土地,还是从人力、税收等方面来看,在美国本土生产产品的成本都无法看齐第三世界国家。如若没有对手无法绕过的技术或专利门槛,在美国生产的产品很难在返销其他市场时展现出竞争优势。

与此同时,当特朗普将关税大棒无差别地挥向所有其他国家的头上时,大家显然也不会坐以待毙。

目前,针对美国的关税加征,中国、加拿大、欧盟等市场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反制措施。由于中国的反制措施已生效,特斯拉不得不暂停了Model S和Model X在中国市场的预定。

汽车之家

未来,如果特朗普政府仍然继续这种损人不利己的谜之操作,或许会有更多国家和地区不得不以“关税”武器回应美国。

美国关税高企带来的最终结果就是,民众不得不以更高的价格购买和维修汽车,本土生产的汽车却因高成本和别国的高关税而难以走出国门,最终伤害的是美国民众和美国汽车业自身。

更重要的是,美国高企的关税不仅会将外国的产品挡在门外,也会将自己的“朋友”挡在门外。当之前朋友们最终彻底死心,就会让自己的汽车产业加速“去美国化”,以保障产业的稳定。

美国让出的市场被中国汽车拿下

当各个国家的汽车产业希望完成“去美国化”,他们的目光会投向哪里?

也许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也许是“全球汽车产业链最完善的国家”,也许是“全球汽车生产成本最低的国家”……不好意思,这三个标签都指向了同一个国家:中国!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对汽车之家表示,美国绝对没有把机会让给别人的主观想法儿,但是客观来说,他们的高关税政策确实使中国汽车在海外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此前,很多国家受到美国的拉拢或胁迫,导致中国汽车在海外生产面临相对比较复杂的竞争环境。在崔东树看来,美国的高关税政策有利于加速世界贸易秩序继续向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给中国汽车产业在海外市场带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尤其在智能电动化方面。

汽车之家

中国在汽车电动化方面拥有巨大优势。市场庞大和生产效率高企,让中国成为全球电动化汽车产业链最完整的国家。由于制造成本高企,不少曾经的制造业大国如今面临“制造业空心化”的问题。该问题在美国发起贸易战后则变得更加严峻,这些市场无疑给了中国“高质低价”的电动汽车以机会。

新能源产业链十分重视的稀土资源,也是中国汽车业的优势。中国稀土资源储量位居全球第一,占比高达40%以上。与此同时,赣锋锂业等中国头部稀土公司业务也在全球布局不少。为了维稳自身产业链,美国近期也在与乌克兰磋商稀土合作,并在部分非洲国家寻求相关矿产资源的挖掘协议。

2025年第一季度,特斯拉全球销量下滑13%,其中在欧洲市场的跌幅则达到了夸张的43%。特斯拉已然如此,通用汽车、福特汽车在欧洲电动汽车市场的话语权就更低了。

在特斯拉销量下滑的同时,中国电动汽车受到越来越多欧洲消费者的欢迎。2025年2月,中国品牌在欧洲共售出1.98万辆电动汽车,超过了特斯拉的1.57万辆。其中,比亚迪的销量增长94%,极星汽车和小鹏汽车的增幅则分别为84%和259%。

4月13日下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旗下新媒体账号“玉渊谭天”消息显示,中欧双方团队已就电动车谈判开始接触。近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与欧盟委员会贸易和经济安全委员谢夫乔维奇举行了视频会谈。商务部在新闻稿中提到,双方要立即开展电动汽车价格承诺谈判。

另据路透社报道,欧盟委员会发言人近日表示,欧盟和中国已同意研究为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设定最低价格门槛,而不是欧盟2024年征收的关税。

不只是欧洲,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汽车正出现在东南亚、澳洲、拉丁美洲等市场。

结语

在被中国反制后,美国又先后对中国加征多轮关税。

然而,当时间走进4月11日,美国政府突然于晚间修改了关税细则,将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产品排除在“对等关税”之外,且未指定国家。与此前大张旗鼓推出“对等关税”截然不同,此次关税豁免的出台显得格外低调,仅在晚间列出了一份清单。

或许美国政府也逐渐意识到,征收额外所谓的“对等关税”不仅会伤害到其他国家,也会对美国自身也产生巨大的伤害。这些伤害包括但不限于就业率、生活成本、金融市场、国际形象、外贸机会……

显然,美国一定不想就这样将海外市场拱手让出。不想出让,就得先让外界感受到你互利共赢的心态,这样才能拉近与海外市场的距离。

只有在真正的公平竞争环境中,才能真正了解市场需求,才能为满足市场需求而努力,也才能有机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正确道路。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关键词: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