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一种混合型尾气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作者:admin      2022-07-05 18:27:25     466



物理化学装置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1.本实用新型涉及脱酚棉籽蛋白生产过程中的一种混合型尾气回收装置,属于棉籽加工技术领域。背景技术:2.在棉籽加工过程中,溶剂消耗一直是主要的生产指标和技术指标之一,它直接关系到油脂萃取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生产成本。而尾气回收重新利用是降低溶剂消耗的关键环节。在脱酚棉籽蛋白生产过程中,使用两种溶剂,一种为甲醇,另一种为6#油,因此在最后的尾气中也含有这两种溶剂成分,因这两种溶剂馏程存在差异,对回收影响很大,只要有一种回收不好,就会造成溶剂消耗偏高,影响成本及环境。3.目前的尾气回收方法比较单一,效果不佳,对这两种溶剂不能同时达到最佳的回收效果。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混合型尾气回收装置,在尾气系统上串联安装复合式回收装置,依次回收尾气中的甲醇和6#油进行重复利用,从而降低了这两种溶剂的消耗,降低了成本。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6.一种混合型尾气回收装置,包括冷凝器、水吸收塔、石蜡吸收塔、石蜡解析塔、加热换热器和冷冻换热器;所述冷凝器的壳程入口连接尾气管道、壳程出口与水吸收塔相连;所述水吸收塔包括顶部设置有尾气出口的塔帽、中部的喷淋段和底部的水集液罐,所述喷淋段的顶部设置有喷头、底部设置有尾气入口,所述水吸收塔的尾气入口与冷凝器的壳程出口相连,所述水吸收塔的水集液罐底部设置出水口、通过管道与水吸收塔喷淋段的喷头连通,且管道上设置有水循环泵;7.所述石蜡吸收塔和石蜡解析塔分别包括顶部设置出气口的塔帽、中部的喷淋段和底部的石蜡收集罐,所述石蜡吸收塔和石蜡解析塔的喷淋段顶部分别设置有喷头、石蜡收集罐的底部分别设置有石蜡出口,所述石蜡吸收塔的喷淋段底部还设置有进气口、且石蜡吸收塔的进气口与水吸收塔的尾气出口连接;所述石蜡吸收塔的石蜡出口通过管道与加热换热器的管程入口相连、且管道上设置有富油泵,所述加热换热器的管程出口通过管道与石蜡解析塔的喷头相连,所述石蜡解析塔的石蜡出口通过管道与石蜡吸收塔的喷头相连、且管道上设置有贫油泵,所述石蜡解析塔的出气口与冷凝器相连后进入车间生产系统,所述石蜡吸收塔的出气口与冷冻换热器的壳程入口连接,所述冷冻换热器的壳程出气口直接排空、壳程出液口与车间生产系统连接。8.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冷凝器的管束在壳程中弯曲布置。9.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水吸收塔的出水口与喷头的管道上还设置有冷风换热器,所述冷风换热器设置于水循环泵的出口管道上。10.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石蜡吸收塔中石蜡的控制温度为30-40℃,石蜡解析塔中的石蜡控制温度为80-110℃。11.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冷冻换热器的制冷温度为-20℃。12.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技术进步是:13.本实用新型中尾气先进入冷凝器,使尾气中的易凝气体提前冷凝一部分,不易冷凝的气体进入水吸收系统,利用甲醇溶于水的特性,用水吸收尾气中的甲醇气体,处理过的尾气进入石蜡回收系统,利用6#油溶于石蜡的特性,回收尾气中的6#油,处理过后的尾气中可燃气体含量降低到8000ppm以下,对于尾气中剩余的不凝气体,利用冷冻换热器的低温环境再次进行回收,通过层层回收,外排尾气可燃气体含量控制在3000ppm以下,同时回收的甲醇和6#油溶剂进行重复利用,大大降低了溶剂消耗,节约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15.其中,1、加热换热器,2、冷凝器,3、水吸收塔,4、水循环泵,5、石蜡解析塔,6、贫油泵,7、石蜡吸收塔,8、富油泵,9、冷冻换热器,10、冷风换热器。具体实施方式16.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17.如图1所示,一种混合型尾气回收装置,包括冷凝器2、水吸收塔3、石蜡吸收塔7、石蜡解析塔5、加热换热器1和冷冻换热器9。18.生产过程产生的尾气通过管道与冷凝器2的壳程入口连接,经过冷凝器2的冷凝后使得尾气中的易凝气体提前冷凝一部分排出进行回收利用,不易冷凝的尾气经冷凝器2的壳程出口与水吸收塔3的尾气入口相连,进入水吸收塔3的喷淋段向上运动,水循环泵4将从水集液罐底部的出水口流出的水泵入水吸收塔3的喷头喷出,尾气和水在喷淋段进行逆向交换,水吸收尾气中的甲醇而度数增加,水通过水循环泵4反复喷淋,待水度数饱和后更换新水,用过的低度甲醇水进行蒸发精馏从而回收其中的甲醇。19.其中,水循环泵在抽取水集液罐中的水进入喷头前经过冷风换热器10与冷风进行换热,便于降低循环水的温度,从而增加回收效果。20.并且,冷凝器2的换热面积要根据尾气量合理配比,其结构采用列管换热,避免气体中杂质堵塞,其管束在壳程中进行弯曲布置,增加换热效果。21.与水进行逆向交换后的尾气从水吸收塔3顶部的尾气出口排出从石蜡吸收塔7的进气口进入其喷淋段向上运动,石蜡吸收塔7的喷头向下喷出石蜡,石蜡与尾气进行逆流交换吸收尾气中的6#油,尾气向上运动经顶部的出气口排出、石蜡向下流入石蜡吸收塔7的石蜡收集罐,富油泵8将石蜡吸收塔7中石蜡收集罐中吸收6#油的石蜡泵入加热换热器1,经过加热后泵入石蜡解析塔5中的喷头向下喷出。加热后,6#油从石蜡中蒸发后经石蜡解析塔5的出气口进入冷凝器冷凝,冷凝后进入车间生产系统进行回收利用。脱除6#油的石蜡流入石蜡解析塔5的石蜡收集罐中,经贫油泵6泵入石蜡吸收塔7的喷头进行循环利用。其中,石蜡吸收塔7中石蜡的控制温度为30-40℃,石蜡解析塔5中的石蜡控制温度为80-110℃。22.在整个过程中要关注石蜡的喷淋量、交换温度,做到余热利用,降低蒸汽消耗。从石蜡吸收塔7的出气口排出的尾气中可燃气体含量降低到8000ppm以下。23.从石蜡吸收塔7的出气口排出的尾气进入冷冻换热器9,利用超低温再次进行回收,从而使尾气中没有冷凝的气体再次冷凝,冷凝后的液体与车间生产系统连接进行回收利用,最终不凝气体外排,外排尾气可燃气体含量可控制在3000ppm以下。其中,冷冻换热器9的制冷温度为-20℃,此温度可使尾气充分冷凝。技术特征:1.一种混合型尾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凝器(2)、底部设置有水集液罐的水吸收塔(3)、底部设置有石蜡收集罐的石蜡吸收塔(7)、底部设置有石蜡收集罐的石蜡解析塔(5)、加热换热器(1)和冷冻换热器(9);所述冷凝器(2)的壳程入口连接尾气管道、壳程出口与水吸收塔(3)喷淋段底部的尾气入口相连;所述水集液罐底部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水吸收塔(3)喷淋段的喷头连通,且管道上设置有水循环泵(4);所述水吸收塔(3)顶部的尾气出口通过管道连接石蜡吸收塔(7)喷淋段底部的进气口,石蜡吸收塔(7)的石蜡收集罐底部的石蜡出口通过设置有富油泵(8)管道连接加热换热器(1)的管程入口、加热换热器(1)的管程出口通过管道与石蜡解析塔(5)喷淋段的喷头相连,石蜡解析塔(5)顶部的出气口与冷凝器相连后进入车间生产系统;石蜡解析塔(5)的蜡收集罐底部的石蜡出口通过设置有贫油泵(6)的管道与石蜡吸收塔(7)喷淋段的喷头相连;石蜡吸收塔(7)顶部的出气口与冷冻换热器(9)的壳程入口连接,所述冷冻换热器(9)的壳程出气口直接排空、壳程出液口与车间生产系统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型尾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2)的管束在壳程中弯曲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型尾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吸收塔(3)的出水口与喷头的管道上还设置有冷风换热器(10),所述冷风换热器(10)设置于水循环泵(4)的出口管道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型尾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石蜡吸收塔(7)中石蜡的控制温度为30-40℃,石蜡解析塔(5)中的石蜡控制温度为80-11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型尾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冻换热器(9)的制冷温度为-20℃。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混合型尾气回收装置,包括冷凝器、水吸收塔、石蜡吸收塔、石蜡解析塔、加热换热器和冷冻换热器,尾气先进入冷凝器,使尾气中的易凝气体提前冷凝一部分,不易冷凝的气体进入水吸收系统,利用甲醇溶于水的特性,用水吸收尾气中的甲醇气体,处理过的尾气进入石蜡回收系统,利用6#油溶于石蜡的特性,回收尾气中的6#油,处理过后的尾气中可燃气体含量降低到8000ppm以下,对于尾气中剩余的不凝气体,利用冷冻换热器的低温环境再次进行回收,通过层层回收,外排尾气可燃气体含量控制在3000ppm以下,同时回收的甲醇和6#油溶剂进行重复利用,大大降低了溶剂消耗,节约了生产成本。生产成本。生产成本。技术研发人员:李志彬 韩文杰 韩建峰 吕为军 方迎彬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晨光生物科技集团克拉玛依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2.03.14技术公布日:2022/7/4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