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一种用于彩钢瓦屋顶光伏发电的新型固定可调支架的制作方法

作者:admin      2022-07-12 23:01:58     344



发电;变电;配电装置的制造技术1.本发明涉及光伏发电搭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彩钢瓦屋顶光伏发电的新型固定可调支架。背景技术:2.在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中,光伏产业发展最为迅猛。国家也提出了诸多相关文件。从光伏政策中可以看出,国家逐步偏向分布式光伏发电,光伏组件应用到建筑上,即光伏建筑一体化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分布式光伏发电模式,是未来光伏发电应用领域重要市场之一。3.其中彩瓦钢屋面与光伏板一体化安装方式施工简单,主要构建有:彩钢瓦屋面、光伏组件和两者间的连接件组成。主要有夹具彩钢瓦屋顶夹具安装方式与彩钢瓦屋顶粘接安装方式两种。两种方式都有施工用时短耐用容易维修,并且基础造价不高的特点,在近年来的光伏项目中越来越受欢迎。但是光伏建筑一体化安装方式存在诸多问题,包括美观、安全可靠性、低成本、安装方式、系统走线、通风散热等。现有技术下在彩钢瓦屋顶与光伏组件一体化安装过程中,夹具安装需要在在彩钢瓦屋顶上打孔安装导轨,打孔后屋顶防水受到破坏,屋面也会因为因钻孔而受到腐蚀。屋顶粘接安装方式下光伏板和彩钢瓦在拆除过程中将遭到破坏不利用于循环利用,因此设计一种用于彩钢瓦屋顶光伏发电的新型固定可调支架。技术实现要素:4.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彩钢瓦屋顶光伏发电建立无痕式安装支护技术,避免钻孔,减少腐蚀,实现可循环等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用于彩钢瓦屋顶光伏发电的新型固定可调支架。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6.一种用于彩钢瓦屋顶光伏发电的新型固定可调支架,包括:彩钢瓦、光伏板、连接搭扣机构、防滑固定机构;所述彩钢瓦采用倾斜搭建的方式固定于屋顶用于防水;所述光伏板搭载与彩钢瓦顶部,建立分布式光伏建筑一体化发电模;所述连接搭扣机构安装于彩钢瓦凸起部,分别与彩钢瓦及光伏板无痕连接固定;所述防滑固定机构固定于彩钢瓦上,分布于连接搭扣机构上游或下游。7.优选的,所述连接搭扣机构包括连接底座、上搭扣件、下搭扣件;所述连接底座安装于彩钢瓦顶面的凸起上,四个所述连接底座处于光伏板底面四角处并将其顶起,所述上搭扣件安装于连接底座侧壁上并从侧边对光伏板固定,所述连接底座与上搭扣件对称的一侧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部安装有向外延伸出去并与彩钢瓦固定的下搭扣件。8.优选的,所述上搭扣件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一支座、第一扣板;所述第一支座固定于连接底座的侧边,所述第一固定板呈l型设置搭在光伏板并向延伸至连接底座上,所述第一固定板底部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支座位于第一限位槽中部并与第一扣板中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扣板端部在第一限位槽中与第一固定板转动连接。9.优选的,所述下搭扣件包括第二固定板、第二支座、第二扣板;所述第二支座固定于凹槽的底面上,所述第二固定板呈l型分布其一端贴于彩钢瓦的凸面上,其另一端延伸至凹槽中,所述第二固定板在凹槽内部开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支座位于第二限位槽内部并与第二扣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扣板位于第二限位槽内部一侧与第二固定板转动连接。10.优选的,所述防滑固定机构包括夹块、第一挡板、连接件;两个所述夹块对称安装于彩钢瓦的凸起上并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所述夹块侧边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部上下对称安装有呈齿条状分布的限位板,两个所述第一挡板对称固定于连接底座的两侧,所述第一挡板朝向夹块一侧底面水平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连接件两端分别连接到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中。11.优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转动座、连接杆;所述转动座内端固定有卡块,所述卡块插接于第一滑槽中并与两个限位板啮合连接,所述连接杆一端转动连接于转动座上,所述连接杆另一端呈球状设计并延伸至第二滑槽内部并与其滑动连接。12.优选的,所述防滑固定机构包括防滑体,所述防滑体采用橡胶材质过盈配合安装于彩钢瓦的凸起部的凹陷处,所述防滑体与卡块固定连接。13.优选的,所述防滑固定机构包括防滑体,所述防滑体采用橡胶材质过盈配合安装于彩钢瓦的凸起部的凹陷处,所述防滑体位于连接搭扣机构的上游或下游。14.优选的,所述防滑体内侧中部穿设有导向杆,所述防滑体远离导向杆一侧面垂直切有第三限位槽,所述第三限位槽在防滑体插入彩钢瓦的凸起部的凹陷处后挤压隐藏起来,所述防滑体的上游或下游设有锥形板,所述锥形板尖端局部插入第三限位槽中,所述锥形板另一端垂直设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与导向杆连接固定。15.优选的,所述防滑体顶面与侧面均开设有淌槽,所述淌槽内部设有多个吸盘。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彩钢瓦屋顶光伏发电的新型固定可调支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7.本发明在彩钢瓦连接搭扣机构对光伏板进行支护,连接搭扣机构采取无痕固定方式对彩钢瓦于光伏板进行无痕夹持固定,其中连接搭扣机构本身不存在螺钉结构,无需钻孔安装,安装方便,避免彩钢瓦腐蚀问题,提高效率和寿命。连接搭扣机构设计也不会损坏光伏板和彩钢瓦利于后期循环利用。18.本发明在连接底座侧边安装上搭扣件,利用第一固定板对光伏板进行夹持固定,围绕第一固定板设置第三固定板对光伏板承托,避免其滑坠。19.本发明在连接底座上侧或下侧安装防滑体,以过盈配合的方式与彩钢瓦连接,提供连接底座的滑动阻力,防滑体利用挤压成细缝的第三限位槽与锥形板配合,持续扩大阻力,增强稳定性。20.本发明在连接底座对称安装夹块,利用倾斜设置的连接杆承接连接底座的压力,转化为对彩钢瓦的压力,提高稳定性。附图说明21.图1为本发明的采用夹块为防滑固定机构后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22.图2为本发明的采用夹块为防滑固定机构后整体前视结构示意图;23.图3为本发明的采用防滑体为防滑固定机构后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24.图4为本发明的图3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25.图5为本发明的采用防滑体为防滑固定机构后整体前视结构示意图;26.图6为本发明的连接搭扣机构整体结构示意图;27.图7为本发明的上搭扣件整体结构示意图;28.图8为本发明的下搭扣件结构示意图;29.图9为本发明的连接底座两侧均连接防滑体后整体结构示意图;30.图10为本发明的图9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31.图11为本发明的防滑体自然状态下呈v展示结构示意图32.图12为本发明的连接底座连接夹块后整体结构示意图;33.图13为本发明的连接件与夹块拆分结构示意图;34.图14为本发明的防滑体与夹块组合结构示意图。35.图号说明:100、彩钢瓦;200、光伏板;300、连接搭扣机构;400、防滑固定机构;401、夹块;402、第一挡板;403、连接件;404、第一滑槽;405、第二滑槽;406、转动座;407、连接杆;408、卡块;409、防滑体;410、导向杆;411、第三限位槽;412、第二挡板;413、淌槽;414、吸盘;415、螺栓;416、限位板;417、锥形板;500、连接底座;501、凹槽;600、上搭扣件;601、第一固定板;602、第一支座;603、第一扣板;604、第一限位槽;700、下搭扣件;701、第二固定板;702、第二支座;703、第二扣板;704、第二限位槽。具体实施方式36.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37.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38.实施例:39.请参阅图1-5,一种用于彩钢瓦屋顶光伏发电的新型固定可调支架,包括:彩钢瓦100、光伏板200、连接搭扣机构300、防滑固定机构400;40.彩钢瓦100采用倾斜搭建的方式固定于屋顶用于防水;光伏板200搭载与彩钢瓦100顶部,建立分布式光伏建筑一体化发电模;连接搭扣机构300安装于彩钢瓦100凸起部,分别与彩钢瓦100及光伏板200无痕连接固定;防滑固定机构400固定于彩钢瓦100上,分布于连接搭扣机构300上游或下游。41.本技术采用连接搭扣机构300对光伏板200进行支护,同时对彩钢瓦100与光伏板200固定,该连接搭扣机构300采用搭接挤压式固定,避免对彩钢瓦100或光伏板200打孔、安装导轨等,减少对屋面的腐蚀,其拆除方便可实现循环利用。42.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43.在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中,采用彩钢瓦100倾斜固定于屋顶处,在彩钢瓦100上搭建光伏板200,彩钢瓦100与光伏板200的连接方式为连接搭扣机构300,该连接搭扣机构300包括连接底座500、上搭扣件600、下搭扣件700;其中连接底座500安装于彩钢瓦100的凸起部上,连接底座500与彩钢瓦100垂直设置,其顶面光滑并托起光伏板200;上搭扣件600与下搭扣件700均固定在连接底座500上,然后分别向上与向下对彩钢瓦100及光伏板200进行固定。44.具体的是,本实施例中,采用四个连接底座500分布设置在光伏板200的顶面四角处,上搭扣件600安装在连接底座500的侧壁上,沿光伏板200的侧边对其搭扣锁紧进行固定。45.如图7所示,上搭扣件600包括第一固定板601、第一支座602、第一扣板603;第一支座602固定在连接底座500侧边与第一扣板603活动连接,第一固定板601呈l设置并在顶部开设出第一限位槽604,第一限位槽604将第一支座602与第一扣板603进行局部包裹,并在第一限位槽604的内部第一扣板603与第一固定板601活动连接,第一扣板603的底端从第一限位槽604中延伸出来,并以第一支座602为圆心,进行弧形偏转调节,对搭在光伏板200上的第一固定板601进行锁紧。该上搭扣件600实现无痕固定,且拆卸更加方便。46.如图8所示,下搭扣件700包括第二固定板701、第二支座702、第二扣板703;连接底座500与上搭扣件600对称一侧面开出一个凹槽501,在凹槽501的底面固定第二支座702,第二支座702上活动连接第二扣板703,第二固定板701呈l型分布其一端贴于彩钢瓦100的凸面上,其另一端延伸至凹槽501中,该第二固定板701在凹槽501内部开设有第二限位槽704,第二限位槽704将第二支座702及第二扣板703局部进行罩住,并在第二限位槽704中第二扣板703与第二固定板701连接固定,第二扣板703一端从第二限位槽704中延伸出来,并以第二支座702为圆心,进行弧形偏转调节,对搭在彩钢瓦100上的第二固定板701进行锁紧。该下搭扣件700实现无痕固定,且拆卸更加方便。47.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光伏板200通过连接底座500支起与彩钢瓦100平行设置,均倾斜搭设在屋顶。在第二固定板701上活动连接第三固定板,第三固定板通过活动连接对光伏板200进行承托,放置其滑坠。48.与此同时,本技术中光伏板200与连接底座500固定后,连接底座500在彩钢瓦100上受到更大坠滑力,本技术基于光伏板200表面的机构,在连接底座500的上游或下游安装防滑固定机构400对连接底座500进行稳定控制。49.请参阅图9-11,下面涉及防滑固定机构400的第一实施例:50.具体是,防滑固定机构400根据彩钢瓦100的凸起部的凹陷结构设计防滑体409,防滑体409采用过盈配配合的方式与彩钢瓦100卡接,防滑体409采用橡胶材质,保留充足的弹性并在遇到雨水时,可增加阻力。51.其中,防滑体409在与彩钢瓦100贴合的底面及侧面分别沿倾斜方向开设多条细小的淌槽413,淌槽413可供水流经过,避免防滑体409充分浸水,维持摩擦阻力。然后,在淌槽413内部设置多个吸盘414,吸盘414可提高防滑体409的固定效果。52.另外,防滑体409在向往裸露的一侧面切出第三限位槽411,防滑体409在取出处于自然状态下呈v型状态,防滑体409卡在彩钢瓦100上后,第三限位槽411变成一条细缝。53.在防滑体409处于连接底座500的上游时,在防滑体409上侧安装一个锥形板417,锥形板417尖端向下并均部插入合成细缝的第三限位槽411中,在锥形板417上端垂直设置第二挡板412,该第二挡板412宽于锥形板417厚度,用于阻挡其持续下滑;防滑体409原理第三限位槽411贯穿设置了导向杆410,导向杆410可在防滑体409上随意滑动,导向杆410上端与第二挡板412固定,下端与连接底座500固定。54.上述的工作方式:连接底座500出现坠滑时,会拖拽导向杆410,导向杆410出现移动时,会拽动锥形板417下移,锥形板417迫使合成细缝的第三限位槽411张开,同时让防滑体409发生变形,提高对彩钢瓦100的摩擦力及吸盘414的吸附力。在第二挡板412与防滑体409接触后,达到最大防滑阻力值。55.在防滑体409处于连接底座500的下游时,防滑体409与连接底座500之间预留空间安装第二挡板412,锥形板417尖端由上方插入合成细缝的第三限位槽411中,锥形板417上方与连接底座500连接固定,此时,导向杆410与第二挡板412可有可无。56.上述的工作方式:连接底座500出现坠滑时,直接采用推动锥形板417的方式扩大阻力,且在第二挡板412或连接底座500与防滑体409接触后,达到最大防滑阻力值。57.请参阅图12-13,下面涉及防滑固定机构400的第二实施例:58.具体是,防滑固定机构400采用对彩钢瓦100的凸起部进行包裹设计,并设置了两个夹块401,两个夹块401对称安装并通过螺栓415连接固定,夹块401侧边开设出一条第一滑槽404,通过在第一滑槽404内部安装限位板416,对转动座406的卡块408进行啮合,转动座406与第一滑槽404连接后,其上转动连接连接杆407,连接杆407呈倾斜设置,端部呈球状。59.另外,防滑固定机构400还包括第一挡板402,第一挡板402安装在连接底座500的侧边,在第一挡板402上开设第二滑槽405,连接杆407的球状端部插入第二滑槽405内部。60.本实施例中,夹块401设于连接底座500的下游并预留间隙。61.上述的工作方式:连接底座500坠滑时,连接底座500会靠近夹块401,连接杆407以转动座406为圆心向外偏转,连接杆407的球状端部有第二滑槽405的内端向外滑动,在其移动至另一端后,连接底座500的压力由连接杆407施加到夹块401上。62.本实施例中,夹块401通过螺栓415连接固定的方式会使其底部翘起,减少与彩钢瓦100的接触,转动座406设置于夹块401侧边靠近底部的位置,借助连接杆407以倾斜的方式将连接底座500推力施加的夹块401底部。在增大夹块401的加持阻力后,实现防滑防坠。63.请参阅图14,下面涉及防滑固定机构400的第三实施例:64.具体是,防滑固定机构400集成夹块401与防滑体409功能。将夹块401的内侧与彩钢瓦100的凸起部的凹陷结构适配体换成防滑体409,使夹块401除螺栓415固定外,本身自在吸附力。65.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