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一种新型防脱落的电梯轿厢结构的制作方法

作者:admin      2022-07-13 06:47:26     572



包装,储藏,运输设备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轿厢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防脱落的电梯轿厢结构。背景技术:2.轿厢是电梯用来运载乘客或货物及其他载荷的主要组成部分,轿厢式电梯空间环境的设计以满足乘客对电梯的使用功能需求为核心;轿厢式电梯空间环境设计一定要遵循室内外空间环境设计的一般规律,且设计必须始终把握“以人为本”这个主题,通常情况下轿厢入口和内部的净高度不得小于2米,为防止乘员过多而引起超载,轿厢的有效面积必须予以限。3.目前,现有的电梯轿厢结构在防脱落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目前大多数的防脱落装置其防脱效果差,由于结构复杂导致经常出现故障,进而导致在紧急情况下无法顺利使用,并引发安全危害,鉴于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新型防脱落的电梯轿厢结构。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防脱落的电梯轿厢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防脱效果差和故障频出的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防脱落的电梯轿厢结构,其能够在电梯轿厢出现下降速度过快或溜车时,对轿厢迅速制动,并且在制动的过程中不会使轿厢出现突然停顿,从而对乘员和电梯设备起到保护的效果,同时,该装置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易于推广。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防脱落的电梯轿厢结构,其包括:6.主体部,包括梯井,所述梯井的内部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轿厢,所述轿厢的底部设置有制动舱;7.制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制动舱内部下端的双通道滑轨,所述双通道滑轨的内部两侧滑动设置有制动杆,且制动杆的末端贯穿于双通道滑轨和制动舱的两端,所述梯井的内壁两侧设置有与所述制动杆相对应的卡板。8.优选的,所述双通道滑轨的内部居中部位设置有复位弹簧,且复位弹簧的两端与两侧的制动杆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制动杆靠近卡板的一端设置有三角卡头,所述卡板面向三角卡头的一侧设置有与三角卡头形成嵌合状的卡槽,且卡槽沿卡板的板面上下均匀分布。9.优选的,所述双通道滑轨的轨道顶部两侧设置有通槽,所述制动杆的根部上端设置有贯穿于所述通槽的金属块,与所述金属块不相连的一侧设置有电磁铁,所述制动舱的内部上端设置有感应器,感应器包括有与电梯控制器相连接的接发传感器和失速传感器组成。10.优选的,所述制动舱的内部还设置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通过导线和继电器与电磁铁相连接。11.优选的,所述梯井的内壁通过螺栓与所述卡板之间构成螺纹连接,所述轿厢的顶部还设置有用于吊设轿厢的牵引绳,所述制动舱与轿厢之间为固定一体结构,其中,双通道滑轨与制动舱之间为金属件强化连接,且制动舱的两侧设置有与双通道滑轨相对应的伸缩孔。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制动机构的相互配合,其能够对电梯轿厢迅速感应到并进行有效制动,具体为,当轿厢出现下降速度过快或溜车时,感应器会立即感应到并对电磁铁通电,通电后电磁铁会对金属块形成较强的磁吸引力,并带动制动杆迅速滑出双通道滑轨,直至三角卡头与卡板完全嵌合固定为止,此原理简单而高效,适宜广泛推广;此外,通过磁吸引的方式还使得制动杆与卡板之间在出现急速摩擦时形成一定的对接缓冲,以防止轿厢出现突然停顿,进而避免对乘客造成伤害,又可降低对电梯设备造成惯性损害。附图说明13.图1为本实用新型轿厢外立体结构示意图;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制动机构结构示意图;15.图3为本实用新型制动杆外立体结构示意图。16.图中:100、主体部;110、梯井;120、轿厢;130、制动舱;200、制动机构;210、双通道滑轨;2101、通槽;220、制动杆;2201、三角卡头;230、卡板;2301、卡槽;240、复位弹簧;250、金属块;260、电磁铁;270、感应器;280、蓄电池。具体实施方式17.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18.其次,本实用新型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19.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20.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防脱落的电梯轿厢结构,其能够在电梯轿厢出现下降速度过快或溜车时,对轿厢迅速制动,并且在制动的过程中不会使轿厢出现突然停顿,从而对乘员和电梯设备起到保护的效果,同时,该装置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易于推广。21.图1-图3示出的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防脱落的电梯轿厢结构的全部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1-图3,本实施方式的一种新型防脱落的电梯轿厢结构,其主体部分包括主体部100和制动机构200。22.主体部100,包括梯井110,梯井110的内部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轿厢120,轿厢120的底部设置有制动舱130,梯井110的内壁通过螺栓与卡板230之间构成螺纹连接,轿厢120的顶部还设置有用于吊设轿厢120的牵引绳,制动舱130与轿厢120之间为固定一体结构,其中,双通道滑轨210与制动舱130之间为金属件强化连接,且制动舱130的两侧设置有与双通道滑轨210相对应的伸缩孔,通过螺栓的连接方式使得卡板230与梯井110之间在拆装操作上更加便利,此外,梯井110每一侧的卡板230以及与其对应的制动杆220的数量可根据电梯大小和实际需要进行增设。23.制动机构200,包括设置于制动舱130内部下端的双通道滑轨210,双通道滑轨210的内部两侧滑动设置有制动杆220,且制动杆220的末端贯穿于双通道滑轨210和制动舱130的两端,梯井110的内壁两侧设置有与制动杆220相对应的卡板230,双通道滑轨210的内部居中部位设置有复位弹簧240,且复位弹簧240的两端与两侧的制动杆220之间为固定连接,制动杆220靠近卡板230的一端设置有三角卡头2201,卡板230面向三角卡头2201的一侧设置有与三角卡头2201形成嵌合状的卡槽2301,且卡槽2301沿卡板230的板面上下均匀分布,当轿厢120出现下降速度过快或溜车时,此时制动杆220会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迅速伸出双通道滑轨210,从而使得制动杆220末端的三角卡头2201与卡板230上的卡槽2301瞬间嵌合卡接,进而使得轿厢120无法继续下溜,当轿厢120问题解决时,则驱动装置会脱离制动杆220,此时复位弹簧240会对两侧的制动杆220形成自然拉动,使得制动杆220及时脱离于卡板230,该结构制动原理简单,且安全高效,双通道滑轨210的轨道顶部两侧设置有通槽2101,制动杆220的根部上端设置有贯穿于通槽2101的金属块250,与金属块250不相连的一侧设置有电磁铁260,制动舱130的内部上端设置有感应器270,感应器270包括有与电梯控制器相连接的接发传感器和失速传感器组成,为了进一步完善制动组件的实用性,当轿厢120出现下降速度过快或溜车时,感应器270会即刻感应到,并通过控制器使电磁铁260通电,电磁铁260属于常用结构,主要原理是在铁芯的外部缠绕与其功率相匹配的导电绕组,通有电流的线圈会像磁铁一样形成强大磁性,此时电磁铁260会对金属块250形成磁吸引,强有力的磁吸力使得金属块250带动制动杆220迅速滑出双通道滑轨210,直至三角卡头2201与卡板230完全嵌合固定为止,此原理简单而高效,适宜广泛推广,此外,通过磁吸引的方式还使得制动杆220与卡板230之间在出现急速摩擦时形成一定的对接缓冲,以防止轿厢120出现突然停顿,进而避免对乘客造成伤害,又可降低对电梯设备造成惯性损害,制动舱130的内部还设置有蓄电池280,蓄电池280通过导线和继电器与电磁铁260相连接,蓄电池280可保证电梯在出现突然停电的情况下依然能够独立运行,进一步提高了电梯的使用安全性。24.综上,本实施方式的一种新型防脱落的电梯轿厢结构,首先,当轿厢120出现下降速度过快或溜车时,感应器270会即刻感应到,并通过控制器使电磁铁260通电,通电后的电磁铁260会对金属块250形成磁吸引,强有力的磁吸力使得金属块250带动制动杆220迅速滑出双通道滑轨210,直至三角卡头2201与卡板230完全嵌合固定为止,此原理简单而高效,适宜广泛推广,此外,通过磁吸引的方式还使得制动杆220与卡板230之间在出现急速摩擦时形成一定的对接缓冲,以防止轿厢120出现突然停顿,进而避免对乘客造成伤害,又可降低对电梯设备造成惯性损害。25.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本实用新型所披露的实施方式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性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省略篇幅和节约资源的考虑。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方式,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