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叶轮、风机及呼吸机的制作方法

作者:admin      2022-07-13 09:08:11     995



流体压力执行机构;一般液压技术和气动零部件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1.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叶轮、风机及呼吸机。背景技术:2.风机是家用呼吸机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作用是依靠输入的机械能,提高气体压力并输送气体,以改善患者的氧合和通气,减少呼吸做功,支持呼吸和循环功能以及进行呼吸衰竭的治疗。3.其中,风机的核心部件叶轮对输出的气流、压力及噪音的影响大,现有技术的叶轮工作时,气流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脱离叶片后随即流到蜗壳内的低压区,两者间产生对撞、混合,导致输出的气流、压力出现混乱,而且会产生扰流和噪音,影响风机的性能和使用感受。4.因此,亟需要一种使输出气压、气流稳定的叶轮、风机及呼吸机来克服上述缺陷。技术实现要素: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输出气压、气流稳定的叶轮。6.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输出气压、气流稳定的风机。7.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输出气压、气流稳定的呼吸机。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叶轮包括呈圆盘状的主体及若干固定于所述主体上的叶片,所述主体的上表面沿所述主体的径向向外依次形成有叶片布置区及保压区,所述保压区呈包围所述叶片布置区布置,所述叶片设置于所述叶片布置区上,所述主体的周侧开设有若干缺口。9.较佳地,所述保压区的表面为由从内往外向下倾斜的斜面结构。10.较佳地,所述缺口为内窄外宽的缺口结构。11.较佳地,所有所述缺口在所述主体的周侧排成一圈,两相邻所述缺口之间为非缺口结构,所述非缺口结构的宽度大于所述缺口的宽度。12.较佳地,相邻两缺口之间的间距相等。13.较佳地,所述叶片包括多个主叶片和多个副叶片,所述主叶片、副叶片从内往外辐射布置,所述主叶片的长度大于所述副叶片的长度,多个所述主叶片在所述叶片布置区共同排成包围所述主体的中心轴线的一圈,相邻两所述主叶片之间的间距相等,两相邻所述主叶片之间设有一所述副叶片。14.较佳地,所述主叶片、副叶片靠近所述主体的中心轴线的一端为头端,所述主叶片、副叶片远离所述主体的中心轴线的一端为尾端,所述主叶片、副叶片的头端朝所述主体的中心向下倾斜,所述主叶片、副叶片的头端的端面为弧面结构,所述主叶片、副叶片从其头端至尾端的高度逐渐降低。15.较佳地,所述主叶片和/或所述副叶片的两侧面各为弧面结构。16.较佳地,所述主体的下表面向下凸伸有一圈环状凸起,所述环状凸起位于所述保压区的正下方。17.为实现上述的另一目的,本实用新型的风机包括蜗壳、驱动器及上述的叶轮。所述叶轮安装于所述蜗壳内,所述驱动器安装于所述蜗壳,所述叶轮安装于所述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驱动器驱使所述叶轮旋转。18.较佳地,所述蜗壳包括上蜗盖和下蜗盖,所述上蜗盖安装于所述下蜗盖,所述上蜗盖与下蜗盖围出一安装腔及一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出风通道,所述上蜗盖的顶部开设有一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进风口,所述上蜗盖的内周侧壁在靠近所述出风通道处形成有一保压条,所述保压条呈弯折结构,所述叶轮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叶轮呈正对所述保压条布置,所述驱动器安装于所述下蜗盖。19.为实现上述的又一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呼吸机包括上述的风机或上述的叶轮。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叶轮包括呈圆盘状的主体及若干固定于主体上的叶片。主体的上表面沿主体的径向向外依次形成有叶片布置区及保压区。保压区呈包围叶片布置区布置,叶片设置于叶片布置区上,主体的周侧开设有若干缺口。叶轮旋转时,通过叶片将气流加压,在叶片布置区形成高压区,由于主体设置有保压区。气流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脱离叶片时不会马上流出到蜗壳的低压区而导致气流的压力迅速降低,气流流到保压区处,在保压区处继续保持稳定的气流和压力,同时叶片布置区与蜗壳的低压区之间的距离得到拉长,保证输出气压、气流的稳定性。由于在主体的周侧开设有若干缺口,从保压区流出的气流通过缺口时,能消除扰流,使输出气压、气流更稳定,降低因扰流导致的噪音问题。21.可理解的是,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风机包括蜗壳、驱动器及安装于蜗壳内的叶轮,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风机相应具有输出气压、气流稳定的优点。另,因上蜗盖的内周侧壁在靠近出风通达处形成有一保压条,叶轮呈正对保压条布置,叶轮旋转时,靠近出风通道的气流受保压条的阻隔,经过保压条后能保持压力,避免与其它位置的低速气流在安装腔内发生对撞,达到稳定风压输出的目的。22.可理解是,本实用新型的呼吸机包括上述风机,呼吸机相应具备了输出气压、气流稳定,噪音低的优点。附图说明23.图1是本实用新型风机的立体图。24.图2是图1所示的风机在分离上蜗盖后的立体图。25.图3是风机的剖视图。26.图4是叶轮的立体图。27.图5是叶轮的俯视图。28.图6是叶轮的主视图。29.图7是叶轮处于另一角度时的立体图。30.图8是上蜗盖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31.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32.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呼吸机(图中未示)。呼吸机包括风机10。由于呼吸机的结构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故在此不再赘述呼吸机所包含的其余结构。33.其中,风机10包括蜗壳11、驱动器12及叶轮13。叶轮13安装于蜗壳11内,驱动器12安装于蜗壳11,叶轮13安装于驱动器12的输出端,驱动器12驱使叶轮13旋转,旋转的叶轮13压缩空气产生气流。举例而言,驱动器12为电机,但不限于此。叶轮13包括呈圆盘状的主体131及若干固定于主体131上的叶片132。主体131的上表面沿主体131的径向向外依次形成有叶片布置区1311及保压区1312。保压区1312呈包围叶片布置区1311布置,叶片132设置于叶片布置区1311上,主体131的周侧开设有若干缺口1313。叶轮13旋转时,通过叶片132将气流加压,在叶片布置区1311形成高压区,由于主体131设置有保压区1312。气流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脱离叶片132时不会马上流出到蜗壳11的低压区而导致气流的压力迅速降低,气流流到保压区1312处,在保压区1312处继续保持稳定的气流和压力,同时叶片布置区1311与蜗壳11的低压区之间的距离得到拉长,保证输出气压、气流的稳定性。由于在主体131的周侧开设有若干缺口1313,从保压区1312流出的气流通过缺口1313时,能消除扰流,使输出气压、气流更稳定,降低因扰流导致的噪音问题。较优的是,叶片布置区1311和保压区1312均呈圆环状布置,但不限于此。具体地,保压区1312的表面为由内往外向下倾斜的斜面结构,流过叶片132的气流顺着斜面结构向下流动,使气流下沉排出。34.如图4至图7所示,缺口1313为内窄外宽的缺口结构,缺口1313采用仿鸟类翅膀的仿生设计,更自然、更优地消除扰流。所有缺口1313在主体131的周侧排成一圈,相邻两缺口1313之间的间距相等,两相邻缺口1313之间为非缺口结构(未标示,即该结构未开设缺口),非缺口结构的宽度大于缺口1313的宽度。所设置的多个缺口1313能够让气流均匀地通过。较优的是,非缺口结构的宽度远大于缺口1313的宽度,保证保压区1312的对气流的保压功能。35.如图2、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叶片132包括多个主叶片1321和多个副叶片1322,主叶片1321、副叶片1322从内往外辐射布置。主叶片1321的长度大于副叶片1322的长度,多个主叶片1321在叶片布置区1311共同排成包围主体131的中心轴线的一圈,相邻两主叶片1321之间的间距相等,两相邻主叶片1321之间设有一副叶片1322。具体地,主叶片1321、副叶片1322靠近主体131的中心轴线的一端为头端,主叶片1321、副叶片1322远离主体131的中心轴线的一端为尾端。主叶片1321、副叶片1322的头端朝主体131的中心向下倾斜,主叶片1321、副叶片1322的头端的端面为弧面结构,主叶片1321、副叶片1322从其头端至尾端的高度逐渐降低。主叶片1321与副叶片1322之间形成多条流道,使气流能更均匀、稳定地被加压。同时这样的设计既减轻了叶片132的风叶惯量,提升了响应速度,也利于流体的均匀分布,减少气流通过叶片132边缘时的涡流量,而涡流量的越少对叶片132输出的流量、压力稳定越有帮助。另外,由于主叶片1321、副叶片1322的头端的端面为弧面结构,叶轮13旋转时能有效提高进风效率,并且风以切向流动的方式进入流道,降低风噪。36.较优的是,于本实施例中,一共设置有14片主叶片1321及14片副叶片1322,但不限于此。主叶片1321、副叶片1322的两侧面各为弧面结构,设置的弧面结构能减少风阻,让气流更平缓地输出。为保证安装后的叶轮13运动平稳性更好,主体131的下表面向下凸伸有一圈环状凸起1314,环状凸起1314位于保压区1312的正下方。通过取出环状凸起1314的部分结构实现对叶轮13的动平衡调节。优选地,叶轮13通过一体注塑形成,以使叶轮13的整体性结构性能更佳,但不限于此。37.如图1、图2、图3和图8所示,蜗壳11包括上蜗盖111和下蜗盖112,上蜗盖111安装于下蜗盖112,上蜗盖111与下蜗盖112围出一安装腔113及一与安装腔113连通的出风通道114,上蜗盖111的顶部开设有一与安装腔113连通的进风口1111。上蜗盖111的内周侧壁在靠近出风通道114处形成有一保压条115,保压条115呈弯折结构,叶轮13安装于安装腔113内,叶轮13呈正对保压条115布置,驱动器12安装于下蜗盖112,叶轮13安装于驱动器12的输出端,驱动器12驱使叶轮13旋转。当叶轮13旋转时,空气经进风口1111流入安装腔113,叶轮200对空气进行整流,整流后的气流经出风通道114输出,但由于靠近出风通道114的气流受保压条115的阻隔,经过保压条115后能保持压力,避免与其它位置的低速气流在安装腔113内发生对撞,达到稳定风压输出的目的。38.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